第二十五章(2 / 2)

“是的,伯伯說得對。”長文答應道。他隨任木子上了吉普車。

車子開往北邊的白岩坪。白岩坪離城三十裏,這兒是塊小盆地平壩,中間有座古城,聽說漢代就建過府,後來成了縣。四周有城牆,城高三丈五,裏麵有二千戶人家。原本是江佑縣老縣城。解放後,通了鐵路,縣城南遷,這兒改成鄉,叫白岩坪鄉。從縣城到這兒本是一條土路,專供馬車走,解放後擴成公路。

那天正好是圓月之夜,長文看見車外,收了水稻的田裏並沒種麥子,不遠處竹林叢中住家屋簷下,樹下都搭滿用破席子、被單撐的帳篷,地上鋪上穀草睡著人。

“這裏睡的全是煉鐵的民工。”任木子說道,“十萬人住在這方圓不過十平方公裏的壩子裏,哪兒蓋那麼多宿舍,隻好在房簷下、樹下、竹林裏搭個蓬蓬住人了,艱苦呀。”

長文此時才真正為廠裏工人們慶幸,好歹廠裏為單身工人用紅磚蓋起簡易平房做宿舍;有家屬的則搬進了樓房住。不至於像這些民工連床都沒有,臨時搭個蓬蓬把。歎了一口氣,長文說:“這些民工太艱苦啦!”

車子穿過白岩坪古城,看見街上房簷下都睡滿了人。出了古城就看見遠處火光衝天,一座一座土高爐排成一字長蛇陣。

“看見了吧,這就是十萬大軍百座煉鐵爐的陣勢,壯觀吧!”任木子介紹道,“每縣十座土高爐,高的五、六米,矮的三、四米,晝夜不停,從十一月十號到今天,足足幹了一個多月,連一兩鐵水都沒燒出來,我能不上火焦心?長文,找你,就是讓你替我拿主意的。”

吉普車在一塊沒種麥子的田前邊一塊平地停了,前麵不足二裏地矗立一道三百多米高的石灰岩石壁,白色的,故稱白岩。石壁後麵便是那座二千多米高的雲霧山,山裏有鐵礦石。這白色石壁下一字排開的土高爐,綿延十餘裏。任木子的總指揮部就設在這塊兩個籃球場大的平地上,這兒原來是生產隊的打穀場。平地上栽上幾根木樁,四周圍上葦席,頭上鋪上一層穀草,就成了辦公場地。長文進去一看,沒電,點支蠟燭照明,把從山上砍來的木頭,改成木板,釘了一個大長桌,就成了辦公桌。鋸了十幾個樹樁就是凳子。角落裏搭了一排大通鋪,鋪上穀草便是床,上麵有四、五人每人蓋一床爛棉絮,搭一件破大衣睡得正香,鼾聲如雷。唯一可以證明有官方味道的東西是桌上三台電話,紅色電話連通專區和省的,藍色是各縣煉鐵指揮部的,黑色的是外線的。

“長文,別笑,這兒隻能如此。”任木子自嘲道,“比打遊擊強一些,畢竟有電話呀。”

“沒事兒,任哥,陪我去各縣的高爐上看看。”長文說道。

兩人肩並肩走進高爐陣中。長文幾乎看了一半的土高爐,發現簡直是五花八門、“爭奇鬥豔”啊。砌高爐的材料有農村砌豬圈中的青砂石條,有蓋房子的青磚,有石磚,有石灰石塊,有石英石塊,有幹脆用土磚坯外麵再糊上泥,……不過尺寸都大致一樣,內徑兩米五,外徑四米五,高的有三、四米有七、八米的,上料的全是用土堆的坡道。每個高爐都有四台人工拉動的大風箱,八個人一班不停地拉風箱往爐內吹風。

“任哥,這裏燒的是什麼?”長文見爐內火勢很大,火焰熊熊,黑煙滾滾,問道。

“原來說要燒木炭,後來嫌麻煩,燒的是木頭。把樹木鋸成兩米多長一截一截碼一米五高,放一層半尺厚的礦石。原來是一尺厚,怕燒不化,改成半尺厚了。然後又是一層木頭一層礦石,一直塞滿整個爐子。原先是兩台風機,後來改成三台,現在是四台一個勁往爐內吹風,一個月過去了,沒見一兩鐵水流出來。”任木子邊說邊跺腳,“真愁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