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2)

前年冬天族長去世了,第二年清明祭祖的時候,散在各縣的晏氏後人齊聚晏家灣老祠堂裏一致推舉煥成做新族長。人們並不因為煥成讀書不多,又沒有為官為宦的經曆而放棄,大家看重煥成有殷實的家財、良好的人緣和信譽。雷家是龍溪河上下百餘裏的首富,卻肯把一雙女兒一齊嫁給他的兩個兒子,這可使煥成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別看雷老大名聲不佳,為非作歹。煥成卻不與之同流合汙,潔身自好,更顯出其德行高尚。族人們看重的就是這一點。

說句老實話,煥成當龍溪社老大就是無為而治,當這個族長更是如此。所謂族長不過是每年清明祭祖大典上充當晏氏家族長老,主持大典儀式而已。或是族中出現了亂倫奸殺、十惡不赦不肖子孫時,他才出麵拿出家法懲戒,好在這種事情多年已沒發生,無需他費力費神了。讓人頭疼的是每年所需銀兩;還要請人耕種那二十多擔田,這是祠堂專有的公田,收了穀子,賣成錢,供大典用。籌組了大典用的香燭貢品和族長吃喝宴請所需的費用,還得把一些留下來維修守護祠堂。這一切都得他操辦過問,絲毫不得馬虎。如此卻沒有一分回報,充其量是在族人紅白喜事時請他去做首席上位,吃喝一頓。更何況他跑馬幫不在家時,這種優待自然免了。可是煥成還是覺得幾分榮耀,畢竟可以說明幾十年來自己辛苦奮鬥置下的家業和誠實做人得到認可,無論走到哪個鄉場縣鎮自己都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他沒有有些人前呼後擁的八麵威風,也沒有某些人那樣揮權如土的財勢,可是眾人都不小覷他。

那年端午,雷老大不惜重金雇了十頂轎子把他家大小十口人全抬到龍溪鎮,坐在龍溪河邊搭的台子上同雷家人一齊看雷家組織的二十個鄉的龍舟大賽,並且還請他晏煥成親自為獲勝的龍舟頒獎。這是何等體麵!

煥成並不知道雷老大為何看重自己。他隻曉得雷家在龍溪鎮是首富,在重慶有幾處大生意。他跑馬幫經常在雷家店鋪中拿貨,又經常把涪陵土產運給雷家店鋪。這次給雷家結親也是重慶雷家店鋪的一位老掌櫃說媒牽的線,煥成實在推脫不得隻能應下來的。

實際的原因出在偉業身上。當偉業身為旅長時,他必須保境安民,雖然治下有許多土豪劣紳為害一方,他隻能勒令他們安分一些,不準惹出大禍,現在他帶了近三百弟兄重上接官堡,就沒有這個責任了。方圓百裏之內的土豪劣紳若再不安分,他就攻城拔寨,嚴懲惡人,掠去不義之財,救濟貧苦農民。不到兩年,就有九戶惡霸遭此下場。一時間境內都稱偉業是梁山英雄在世,替天行道的英雄。當地官府對其棘手無策。原因很簡單,一是川軍的大小軍閥們正在混戰,無暇顧及;二是清剿的軍隊根本不是其對手。偉業的人都在軍中幹過,行軍打仗在行,久經沙場,驍勇無比,有勇有謀。清剿隊是臨時湊成的隊伍,聽說麵對時李偉業的隊伍,先怯了陣,於是不管是三千還是五千,一戰即潰不成軍。三是接官堡易守難攻,靠輕武器根本攻不下來,重武器又無法接近。所以官府隻能聽之任之。

雷老大家有五千擔良田,在重慶成都開有幾處大商號,富甲一方。不僅僅是家中牆高碉堡堅固,更豢養著三十多號保鏢,進出都配槍帶刀,橫行鄉裏,魚肉鄉民。偉業曾二次攻打過雷家大院,想除掉這個霸男欺女的惡棍,可是每次都無功而返。原因很簡單雷家牆高且厚,四個碉堡居高臨下,無法靠近,大門厚重且鑲有鐵板,火燒不透。偉業沒有野戰炮,僅靠輕武器實在啃不動。幾經攻打,雷老大心中有些害怕了。生怕偉業攻進大院,自己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與其結仇不如結親,化幹戈為玉帛。也不知道從何處知道了晏煥成是偉業的二姨爹,而且煥成的大兒子澤元與偉業關係更是親密,雷老大靈機一動,請重慶自己的老掌櫃去說媒,把兩個女兒許給煥成的兩個兒子,用聯姻的辦法籠絡住晏家,再通過晏家與偉業交好,企圖免去這一劫。

兩家結親之後,雷老大經常給煥成送來厚禮,煥成都給退了回來,很不買他的帳。雖然偉業沒有再攻打雷家大院,可是煥成始終沒答應替雷老大去說情,弄得雷老大背地裏吹胡子瞪眼,氣不打一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