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爺,這裏麵可是有孔聖人的後代孔夢大人在場,不要怕二大爺做出的詩詞沒有人欣賞。”大皇子陰險的說道。
孔夢,大唐開國功臣孔穎達的後人,繼承了孔穎達的脾氣,孔夢雖然出身豪門可是並無半點紈絝子弟的習氣,也不希冀憑藉父輩的門前步入官場。孔夢出身於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又趕上大唐這樣一個重教育興文化的時代,可謂兼得天時與地利。他聰明穎悟,自幼便耳濡目染以禮樂為特征的儒家文化。
“放心吧,乖大孫子你二大爺我可也不是什麼草包之徒。聽著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怎麼樣啊,乖孫子。你二大爺我可是做出來了。”李雲一臉調侃的看著李棕,自己雖然做不出什麼詩句,可是大唐詩人輩出,唐詩三百首哪一首不是經典之作。
孔夢雖然雨夢大皇子說出自己,讓自己得罪李雲這個人,可是對於李雲的這首詩,孔夢是深有體會,自從大唐科舉開考以後,許許多多的讀書人一生都是為了科舉,李雲這一首詩道盡了天下得意之事,即使自己在一時之間也不能想出這麼好的詩句。
“好,安平王果然好才華。”大皇子吧目光投向了孔夢,希望孔能夠貶低一下自己這個皇叔給自己一點安慰,可沒有想到等來的卻是這麼一句話。
“安平王,我怎麼感覺這麼熟悉呢?”許多在懷玉樓的常客說道。他們總感覺安平王這個稱呼很是熟悉,可是他們的的確確沒有見過安平王。
“對了,我想起來了。”一個讀書人打扮的男子突然站起來說道,快不的跑向李雲,臉上帶著狂熱笑容。
十八騎立馬警惕起來,“保護王爺。”就連下麵的人也不清楚這額讀書人究竟是怎麼了,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呢?
“王爺,小生拜讀過您的大作,希望求見王爺一麵,文壇有您這樣的人,文壇複興有望啊。”書生狂熱的喊道。
大皇子看著這個書生的樣子立馬信息過來,他可不是想讓李雲出風頭,而是,“哈哈,本皇子就知道,二大爺,這個書生沒有見過您,卻這樣說,你們之間肯定有什麼交易,這首絕對哦不是你做的。”
許多欣賞李雲才華的大臣聽到大皇子這麼說,也醒悟過來,是啊,這個安平王爺才來長安沒多久,怎麼名聲就會傳到長安來呢?
“這位皇子,雖然您貴為皇子,可是也不能侮辱小生的人格,小聲地確是很佩服安平王爺,如果您再這麼說的話,小生就上奏朝廷,不惜以死相誡。”
大唐的書生可不像其他朝代的書生沒有骨氣,他們還非常願意就這麼光榮的死去或者受到懲罰,這樣的話自己的名字就會傳遍天下,讓許許多多的讀書人感到驕傲,讓家裏的人也感到驕傲。
所以這個書生根本不介意李棕皇子的身份。
李棕聽見這個書生的話也是一陣愕然,沒有想到這個書生居然這麼強硬,可是也怕這個書生真的幹,隻好說道,“本皇子說的句句在理,你還有什麼可辯駁的。”
“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不知道大皇子以為這首詩句怎麼樣啊?”
李棕雖然痛恨這個書生和李雲,可是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前,也不好意思說瞎話,“這首詩的確很好,難道這還不足以證明是你寫的嗎?能夠寫出這麼好的詩句的人恐怕就是再寫一首也不是什麼難事吧。”大皇子仍舊堅持自己額意見。
李雲倒是明白這個書生的意圖了,真是沒有想到這個書生倒是有幾分聰明。
“小生雖然愛好功名,可是也不幹抄襲別人的詩句,這首詩正是安平王爺所做,想必在場諸位也有很多人知道。”書生站在那裏挺直了身子說道。
孔夢看著李雲的眼神更加明亮,一直以來她都是以自己祖父孔穎達為目標,希望能夠實現文壇的複興,可是一直以來根本沒有發現什麼好人才,現在突然聽到這首詩,心裏更是召集,希望能和這位王爺談談。
“是啊,我說這個王爺怎麼這麼熟悉呢?原來是九雲州的那位王爺啊。”許許多多的讀書人在那個書生說出這句話之後立馬響應道。他們不求榮華富貴,但是麵對比自己才華更好的讀書人他們就會低下自己驕傲的脊梁進行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