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5動作——“45°線”帶反向“橫滾”
P-15的第15動作是一個線動作,屬於整套動作裏難度係數較低的動作。模型飛機“正飛”進入,然後拉1/8圓弧進入“45°線”上升邊,並在上升的同時先做一圈“橫滾”,緊接著反向再做一圈“橫滾”,最後推1/8圓弧水平“正飛”改出。
這個動作的難點在於如何在“45°線”上做雙向滾轉。上升邊上的“橫滾”不同於水平直線上的,操縱時補杆量略有不同。根據筆者的飛行感受,在“45°線”做“橫滾”時,其補杆量相對要少一些。具體應該用到多少補杆量,還需大家在飛行訓練中仔細體會,不斷積累經驗。在整個分動作中,雙向滾轉的交接點應恰好在“45°線”中段。兩個“橫滾”不僅要在中段還須關於交接點對稱。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滾轉之間沒有直線段銜接,滾轉速率要一致,模型飛機進入點和改出點中心對稱。
P-15動作——半滾半筋鬥
P-15的第16動作是“半滾半筋鬥”。模型飛機“正飛”進入,做1/2滾後緊接著拉1/2圓弧,水平“正飛”改出。
這個動作比較簡單,需要注意的是做完“1/2滾”後緊接著就得拉“半圓筋鬥”,且“圓筋鬥”不能出邊界。有些愛好者在訓練時,一直等到模型飛機快飛到頂邊航線的邊線位置才開始拉杆做“1/2滾”,導致模型出界。這種錯誤的做法還會帶來另一個後果:改平後模型飛機須飛很長一段直航線,使得該動作在空域分配上顯得非常庸散。做“半圓筋鬥”時,最好讓其有一種拋出去的感覺,竅門是不能過早收油門,建議在10~11點位置就逐漸收小油門。因為不同模型飛機特性不一,所以愛好者須在飛行中多加體會,找準自己模型收油門的點。
P-15動作——“正筋鬥”帶“快滾”一周
P-15的第17動作是“正筋鬥”帶“快滾”一周。模型飛機“正飛”進入,先拉“正筋鬥”一圈,並在其頂部做“快滾”一周,然後進入改出高度,水平“正飛”改出。
“正筋鬥”一圈是國內普及組F3A裏再常見不過的動作,但第17動作難在模型飛機須做一個“正筋鬥”頂部的“快滾”。在圓弧線上完成的“快滾”,不同於在直線段上完成的。飛行訓練時,可先把“正筋鬥”看作一個巨大的時鍾,這樣就能把模型飛機飛行時經過的地方表示成時鍾上的各個時間點,如“6點鍾位置”、“3點鍾位置”、“12點鍾位置”、“9點鍾位置”。細數下來,可以找到更多的飛行點,且模型軌跡的穿越點越多,畫出來的飛行軌跡越接近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開始練習做“圓筋鬥”內的“快滾”。
進入該動作時,要等模型飛過了中線再啟動拉杆,並隨上升幅度視情況緩慢增加油門;模型快到達頂部時,啟動“快滾”模式;完成“快滾”後收油門,從“圓筋鬥”改出。由於“快滾”後模型的高度較進入時會有輕微偏差,因此在完成“快滾”後不妨再次找準“圓筋鬥”中線位置。做“快滾”時,操縱手的出舵和收杆一定要幹脆利落,完成後收一些油門,讓後半個內筋鬥“拋”出去,再逐漸加大拉杆量使飛行軌跡修得更像圓,改出時注意“圓筋鬥”的閉合性。至此,P-15動作講解完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