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舞”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的創新(上)(1 / 3)

“燕舞”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的創新(上)

模型製作

作者:陳康生

創新是一切事物的生命力,且敢於突破傳統才能有創新。最近幾年,無線電遙控飛行方麵的航空模型項目中不斷湧現出新技術、新裝備,但是在線操縱模型飛機上,卻鮮見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可喜的是,在2012年的世界線操縱模型飛機錦標賽上,出現了多架為消除燃油汙染采用無刷電機做動力的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為了防止鋰電池過度放電,這些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裝有專用定時器;為使特技飛行動作勻速、優美,還加裝了加速度傳感器等電子裝置。

而在前幾年的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多數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采用的還是有刷電機。因為有刷電機功率較小,一旦將電池放置在模型上,就會使其超重且難以起飛,所以運動員隻能把電池背在身上。而為了導電,兩根操縱線必需使用漆包線,極不科學也不方便。

如今航模器材大大豐富,由無刷電機、電子調速器和鋰電池組成的動力裝置足以為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提供功率更大、性能穩定可靠的動力源。與此同時,普及型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的外形、結構和材料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讓特技飛行動作更加優美、順暢。

為了實現創新,筆者根據航空模型普及類競賽規則中有關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項目代號P2E)的規定,設計製作了專用於普及類比賽的“燕舞”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並進行了一些特殊的功能試驗:試驗了線操縱電動模型飛機的專用定時器;試驗了在操縱線“鬆線”的情況下,方向舵自動偏轉增加外拉的裝置;試驗了帶2.4G遙控發射機的操縱把手,實現對無刷電機的遙控調速,改善做“平飛”和特技飛行動作時模型的勻速飛行,提高特技動作質量;試驗了機械式加速度傳感器,以實現在加速度變化時,對飛行狀態作相對應的自動調整。

為了進行上述試驗,筆者製作了兩架外形尺寸基本相同的線操縱電動特技模型飛機:其中一架用來試驗方向舵自動偏轉增加外拉的裝置;另一架的機翼上有個設備艙,用來安裝線操縱專用定時器、2.4G遙控接收機或機械式加速度傳感器。

“燕舞”電動線操縱特技模型飛機的機翼、尾翼均采用普通的輕木構架結構。機身則采用輕木層板複合的片狀結構。

一、機翼的製作

1.機翼翼型采用標準的NACA0012對稱翼型,翼肋用2mm厚輕木片製作,中翼加強翼肋使用2mm厚層板,翼肋中間有減重孔。翼肋件可用激光切割機直接加工。如想手工製作,可先用2mm厚層板做出兩片翼肋樣板,並在前後緣鑽兩個直徑1mm的定位孔,然後用大頭針將多片2mm厚輕木片夾在翼肋樣板間,用壁紙刀切刻出14片,再摞在一起用砂紙板打磨,拆開時按順序編號。機翼的前緣和翼梁的材料是5mm×5mm輕木條,後緣則是3mm×5mm輕木條。

2.粘接機翼構架。將工作凡是要粘接的地方先用透明膠紙帶遮蓋好,然後用長鋼板尺靠住下翼梁,用大頭針將下翼梁固定後拿掉長鋼板尺,再按翼肋編號位置用502膠把翼肋逐片粘在下翼梁上,最後依次將上翼梁、前緣和後緣粘好。

3.機翼構架的加強。先在機翼上下翼梁之間粘上1.5mm厚立紋輕木片做翼梁腹板;然後在機翼構架的後緣上下分別粘上18mm寬、1.5mm厚的加強輕木片;最後從上下翼梁到前緣蒙上1.5mm厚輕木片。

4.製作三角搖臂。

⑴ 先在雙麵覆銅箔的電路板上畫出三角搖臂尺寸圖,用鋼鋸和鋼銼沿尺寸線切割好外形。然後在中間轉軸位置鑽1個直徑3mm的孔,在掛升降舵搖臂位置鑽1個直徑1.8mm的孔,另外兩個掛操縱線的孔直徑範圍為1.2~1.5mm。最後用焊錫將三角搖臂與長24mm的黃銅管在中間轉軸位置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