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童年記憶
模型製作
作者:楊浩
這款遙控“鐵臂阿童木”模型主要由整機“軀幹”、控製俯仰與橫滾的4個舵麵(“手臂”與“腿部”)、“軀幹”與舵麵連接鉸鏈、電機固定架及加強支架等5部分組成,所需材料則包括KT板、層板、碳管和碳片等。其中KT板主要用於模型的主體結構,該材料重量輕,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便於加工製作且價格便宜;層板用於製作簡易鉸鏈、舵角、搖臂、電機固定架以及加強支架等;碳管與碳片用於模型整體加強;碳管還被用作鉸鏈轉軸。下麵介紹具體製作過程。
一、製作
1.零件切割。
筆者先在網上找到“阿童木”動漫人物圖片,選定合適的造型後用CAD軟件繪出模型工作圖(詳見本期贈送圖紙)。再按不同材料分類編排好各個零部件(KT板與層板),然後用激光切割機切割。若沒有激光機,可將圖紙按比例放大到1∶1,再用美工刀手工切出各個零部件。
2.塗裝美化。
美化方式分為噴繪、印刷、噴漆及手繪4種,筆者選擇了噴漆,主要是因為這款“阿童木”塗裝方案簡單,采用噴漆成本低廉,而且更適於單件模型的處理。當然,有美術功底的模友可選擇手繪方式。
噴漆的具體步驟如下:先用CAD軟件繪出“阿童木”頭部、臉部及軀幹塗裝方案線條圖;再將合適尺寸的即時貼紙(廣告店有售)放入激光機切割出各部分圖形;然後把切好的即時貼貼到需要美化的KT板零部件上,撕掉需要噴漆部位的貼紙,並噴上相應顏色的油漆。噴漆時要注意,頭幾道漆要薄,若噴塗過厚油漆會腐蝕KT板。待油漆幹透後,將多餘的即時貼撕掉,KT板機體美化即完成。為突出質感,層板上的所有小部件均噴成黑色。
3.整機組裝。
模型零部件使用熱熔膠與快幹膠粘接,粘貼時要在平整的工作台上進行,防止機體變形扭曲。
(1)組裝模型腰部鉸鏈,將“軀幹”中板與“雙腿”底板進行鉸接。分別將4對腰部鉸鏈零件插入“軀幹”中板與“雙腿”底板的插槽內暫時固定,待用直徑5mm的碳管插入4個鉸鏈孔內定好位後再塗膠粘牢。兩端碳管各留5mm,並用一小段矽膠管鎖住,防止飛行中脫落。
(2)組裝“手臂”與“軀幹”背部。先用刀沿“手臂”軸線切槽,豎著插入碳片粘接,以增加“手臂”強度。再將“手臂”鉸鏈及舵角零件插入“手臂”上的兩個槽內。先不粘合,待將碳管插入層板鉸鏈孔內定好位後再粘接。
假組“手臂”與“軀幹”背板,兩臨邊留出適當縫隙保證“手臂”能自由活動。碳管在“軀幹”背板定好位後,將3個背部加強筋粘在背板上。之後將碳管插入“手臂”鉸鏈孔,將“軀幹”與兩個“手臂”連接。碳管兩端各留5mm,同樣用矽膠管鎖住兩端。為保證背板肩部強度,再加一根直徑5mm碳管加強。
(3)組裝“雙腿”。先用快幹膠將“雙腿”搖臂零件組裝粘牢,再將其粘在“雙腿”側板上。“阿童木”的“雙腿”與頭部均為十字交叉形部件,故也將“雙腿”側板與底板按十字交叉插接然後粘牢。
(4)結構總裝。先將“軀幹”背板與兩側板假組定位,再將“軀幹”中板、腹板與側板組裝粘牢。注意,“軀幹”背板要待電機裝好後再與側板粘接。
二、設備安裝
電機裝在“軀幹”中部的空腔內,略靠近頭部。這樣既安全,又不會因外露的螺旋槳而影響整機像真度。根據整機重心的需要,接收機、電調與電池靠前安裝,並分別固定在機頭背麵兩側。
雖然是一款樣式獨特的模型,但遙控“阿童木”的控製原理卻與常規模型類似:兩個“手臂”既能提供升力,而且可作為副翼舵麵控製模型的橫滾;“雙腿”則能通過混控實現升降舵與方向舵的作用,控製模型的俯仰與方向,類似“V”尾混控。
模型肩部的兩個副翼舵機粘接在“軀幹”背板與側板拐角處,通過連杆與“手臂”上的舵角連接控製其偏轉。“雙腿”控製舵機裝在“軀幹”側板的舵機座上,通過連杆與長搖臂連接以增加行程和舵量。連杆與舵角連接處加裝了球頭,以防大舵量時連杆與舵角連接處被卡住。
三、試飛
飛行時,遙控“阿童木”與常規布局的模型飛機沒有太大差別,比較容易操控,適合有一定基礎的航模愛好者,特技飛行高手當然更不在話下了。通過“阿童木”這款模型,有興趣的模友也可自行設計出其它樣式的遙控“飛人”。但要注意:若以這款“阿童木”為原型,應盡量在不大動結構布局的前提下增大升力麵積,特別把握“手臂”的麵積與伸展角度(後掠角)。當伸展角度約為65°~80°時,模型橫側穩定性和抗反扭性能較好。
以上是筆者在製作和飛行中獲得的一些經驗和方法,僅供模友們參考。怎麼樣,一起來做遙控“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