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藝為器,做民俗精神的守護人(1 / 2)

藝為器,做民俗精神的守護人

水墨

作者:孟繁蕊

20世紀80年代末,孫紹廣考上了魯迅美術學院,學院派嚴苛的專業訓練為他打下了紮實、深厚的藝術功底。他成立了自己的有限責任公司,幾十年的時間,他接手裝飾、建築效果規劃、園林等的設計工程,做市區景觀雕塑,創作各種大型壁畫。現在,徜徉在人民大會堂和一些高級宴會廳,人們就會與孫紹廣作的壁畫不期而遇。在內蒙古、東北、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四川地區的機場、車站、廣場和亭台樓宇,也都留有孫紹廣的雕塑、壁畫作品,有的還成了一個地區的標誌性建築。二十多年拚搏,他的作品早已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他將知識與修養融入藝術,又以藝術捕捉當下漸行漸遠的民族風情,力圖搭建起一座展現中華少數民族風情的博物館。

2013年7月1日,紅羅女文化牆落成慶典在鏡泊湖紅羅女文化園隆重舉行。此雕像高五米、長二十三米,從設計到完工曆經一年多的時間,一經建成,便引起強烈反響。孫紹廣在完成這個文化項目時,仔細地分析“紅羅女傳說”的故事情節,分析故事中蘊藏的東北人的精神追求和他們對生活的向往。故事的情節一一閃現在孫紹廣的腦海,它以紅羅女坐在蓮花上與已故戀人幻化成的小鳥傾心對語為中心,漸漸地在一百多平方米的浮圖中展開。就這樣,紅羅女這個東北傳說裏成長起來的漁家姑娘很容易就走進了一樣土生土長的東北漢子的心裏。

經一年的苦幹,《紅羅女的傳說》終於“得以成說”。

孫紹廣生於滿族正藍旗家庭,他對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有著深厚的感情。2011年,一場中華滿族風情油畫展讓全國記住了這位“將激情融入生命”的滿族畫家。這組滿族風情油畫已在全國多次展出,並被國際出版的書籍收錄推介。通過這組油畫,人們公認孫紹廣擅以“東西合璧”的表現手法表現東方的文明。

早年,他便對中國少數民族的民俗民風做過深刻了解。1995年,孫紹廣創作了一幅“北疆風情”壁畫,他將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邊區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都繪製在畫中,在一百平方米的壁畫上,展現了這些少數民族的科技、教育、育兒、勞作情景,對他們的舞蹈、摔跤以及節慶的場麵一一加以描繪。這幅壁畫畫麵之精美,內容之豐富堪稱一部“少數民族風情百科全書”。時光悠悠,大興安嶺莫爾道嘎地區的領導已換了好幾代,孫紹廣的“北疆風情”壁畫一如既往地被當作文物保護起來。

2007年,孫紹廣應中國道教協會邀請,設計了新版的風水財神,他將傳統文化中的八卦、五行及諸多傳說故事中的元素悉數容納於新版財神的畫作,最難得的是他通過對觀世音菩薩形象的聯想,以“慈悲、寬容、博愛”的精神將佛道兩家思想有機地融合起來。2007年9月20日,作品於“首屆中國道家書畫藝術作品展”中展出,便引得人們在他的財神前久久駐足。最後,孫紹廣設計的新版財神被道教協會收藏,佛教和道教的主席先後在上麵題詞表示讚許,並有宗教研究會將作品譽為:“前無古人之作”。

“坐福”是滿族婚禮中一個重要的祈福儀式,在坐福時,滿族人一定要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才顯莊重。而現在這個概念被邊緣化,整個儀式也變得日常化了。孫紹廣便創作了一組表現“坐福”主題的油畫作品,這組作品中,孫紹廣采用了濃鬱、喜慶的色彩,布滿滿族的吉祥圖案綴以裝飾。畫中人的衣著也多用原色搭配,顯出豔麗、明朗的氣息。在《早生貴子》中,一位待嫁的妙齡女子身穿滿族盛裝,端坐在紅色的花褥子上,上麵撒著大棗、花生、桂圓、板栗子,取“早生貴子”的吉祥之意,以祈求她的婚姻能夠幸福長久、兒孫滿堂。單是一幅畫還不能將坐福習俗表現完全,“坐福”有單人坐福和夫妻二人共同坐福,因此,孫紹廣又創作了《夫妻同福》來表現一對滿族夫妻雙雙端坐的坐福景象。有了這些,孫紹廣覺得還不夠,《嬉瞧新娘》展現了“坐福”中最巧妙的意象:畫中畫了一位新娘背麵端坐在一把鋒利的斧子上,清冷、堅硬的斧子和一片喜慶的紅豔形成對照,顯示滿族活潑爽利的民族性格,同時,新娘靜坐的形象與窗外孩童天真的笑臉形成對照,人們看不到新娘的表情,卻忍不住要揣測她的內心,一種亦喜亦悲的宿命感立時展開,引起觀畫人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