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墨爾本華人作家節五日記(上)(1 / 3)

墨爾本華人作家節五日記(上)

名家

作者:邱華棟

2013年8月29日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來了,吃了老媽做的兩個荷包蛋,然後背著背包去坐六號線地鐵。早班的地鐵裏人很多,沒有擠進去第一班,趕上下一班,終於擠了進去,人挨著人,又是夏天,男人挨著女人難免肢體觸碰,的確是容易尷尬的事情。我就聽到車廂另一頭傳來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吵架的聲音。七站之後,我到達了南鑼鼓巷站,下了地鐵,我穿過南鑼鼓巷北側的炒豆胡同往東走,到了東頭,這條胡同平行的南側胡同,就是板才胡同。侶鬆園賓館就在胡同內一百米處。

我去見法國出版人安博蘭女士。她是昨天來北京的,而我今天下午要飛澳大利亞,本來約好昨天晚上見麵,可是她應法國駐華大使的邀請,去參加二十八號晚上六點半的使館宴請酒會,而這個酒會是法國大使要為明年的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搞的係列活動做籌備,請在京的法國人來商議各種慶祝事項。自然,以翻譯出版中國作家作品為主的中國藍出版社社長安博蘭女士,就在應邀之列,於是,我們的見麵就推遲到了今天早晨的九點鍾。我說八點半鍾,老太太說,不行,華棟,我是一個老太太了,參加了酒會我很累呀,我要多睡一會兒!於是,九點差十分,我就抵達了侶鬆園賓館。

這是一家四合院式的賓館,價格並不貴,外國人喜歡住在這裏。因為這裏的建築樣式是傳統的四合院模式,和胡同又那麼近。我在門口和小說家蔣一談會合,因為昨天和他約好了,帶他一起見安博蘭,我想推薦他的作品給安博蘭,看看安博蘭有沒有翻譯出版他的小說的興趣。而且蔣一談想的是,如果有人願意把他的作品翻譯成法文,他可以自己出錢,翻譯好後,不先出書,而是建立一個法語的網站,把作品放上去。我覺得安博蘭女士可能會對他的作品感興趣,因為,他的作品是那種新興的中產階級文學,法國人很好理解的。

我們進去,在賓館四合院的庭院裏,看到有幾張桌子,上麵搭有涼棚,安博蘭女士正在那裏喝茶翻書,我們見麵很高興,因為我們認識大概有十年了。她是一個精瘦的老太太,頭發比過去白了不少,但是精力依然充沛。寒暄幾句,我們就坐下來,然後我們立即進入談話。今天的見麵有三個問題要談。第一個,就是中國作家協會有一個翻譯資助項目,資助那些翻譯中國文學的翻譯家。我告訴她這個情況以及資助的辦法、資助的形式和資助的水平。這個消息對於安博蘭這樣一直以翻譯出版中國作家作品的法國小出版社來說,是很好的消息。她告訴我,今後兩年,她打算出版的中國作家的作品,有現代作家廢名,也有當代作家賈平凹、劉震雲,以及我的一個中篇小說,還有台灣作家黃春明的。她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非常熟悉,並有鑒別力。另外,她拿出來了一張為了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專門要出版的一本關於中國文學的書,計劃在明年五月出版,是法國伽利瑪出版社準備出版的,選有雷鋒日記,有宗璞、王蒙、張潔、殘雪、韓寒、盛可以等人的小說。

我看了這個目錄,她希望我幫助她解決翻譯版權的事情。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幫助她,因為,我們聯係這些作家是比較方便的。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外語版《路燈》雜誌打算出版一本法語的增刊,我和安博蘭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商議,她的想法是,出版一本中國女作家的作品選,三十年來選十多個女作家,我們初步覺得,在明年底之前出版這個法語的版本比較合適。

第三個問題,就是我推薦了蔣一談給她,我介紹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當代短篇小說家,蔣一談送給了她幾本短篇小說集,還給她帶了一個小禮物,就是安徽的徽茶,是介紹徽茶的書一冊和徽茶兩盒套裝。安博蘭女士很喜歡。然後,蔣一談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創作情況。我看了看表,已經九點三十五分了,就和安博蘭女士告辭,出門坐上蔣一談的車子,把我送到了作家協會的大門口。十點鍾,我到了中國作家協會六樓外聯部的會議室。

我看到作協的外聯部劉憲平主任在那裏,他是俄語文學翻譯家。還有作家趙麗宏、劉一達兩位,他們已經到了,此外,還有外聯部的小吳。劉憲平介紹了這次出訪的情況,告訴我們因為“八項規定”,一刀切,這次去澳大利亞華人文學節的代表團,時間就不能超過五天,人數也縮減到了三個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等於到了澳大利亞,隻能待在墨爾本,開完一個會,然後我們就回來了。所以,我不大想去,也隻能這樣了。等了一會兒,張濤副主任來了,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澳大利亞的情況,以及三個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的情況。十一點,作協租的車子送我們往首都機場而去。

十二點不到,我們就抵達了首都機場三號樓,我們到得太早了!距離登機還有三個小時。趙麗宏因為有一個要客登記的紅本子,他是全國政協委員,就到國航的公務艙處辦理了要客登機手續,我們倆也跟著辦了手續,然後就進去了,過了安檢,又到國航的貴賓服務區二樓,因為要客登機隻能帶一個隨員,我問了一下,多一個人就交二百四十元錢,可以在國航貴賓服務區休息,還有飯。這樣我交了錢,我們三個人進入到服務區,在兩個沙發座上坐下來休息了,我去取了飯菜,有麵條,有飲料,還比較豐富。

在這裏一待就是三個小時,接近三點,我們出發去登機口五十五號,三點半登機,四點鍾飛機起飛,是空客330—200型客機。我在靠窗的座位,和趙麗宏老師挨著,聊天很愉快。飛機飛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鍾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我們下機,天色已經完全黑了。我們進出轉了一圈兒,重新辦理了登機和出關的手續,然後,飛機於晚上七點半繼續起飛,這個時候天色已經很暗了。飛機就開始飛向南方。我看航路圖,先是沿著東南沿海的海岸向南飛,經過了福建沿海,接著經過了廣東的沿海,然後,從湛江附近,開始一直往東南方向的大洋飛去。

2013年8月30號

飛機過了零點。我靠近窗戶向外麵看,什麼都看不見。下麵是大海。飛機飛了兩三個小時之後,可能在南海的上空,飛機比較顛簸。一顛簸我就出汗,非常不舒服。就這樣,飛機不斷地飛行,我看到飛機比較空,換了一個座位到了後麵一排,但是也睡不著。

迷糊著一路上熬時間,長途飛行是很難受的事情,尤其是經濟艙。看來今後飛機應該發明臥鋪飛機了。飛了七個小時,淩晨兩點後,我看到飛機進入了澳大利亞北部,飛過了達爾文市,我的心情不知道為什麼就很安詳了。五點五十分,也就是當地時間七點五十分,飛機降落到了墨爾本機場。空氣很好,因此能見度很好,飛機下降的時候,我看到了白雲的感覺似乎都不動,因為澳大利亞是冬天的末尾,因此,看不出到底是下雪了還是雲彩。後來飛機降落下來,穿越雲層的時候,我才發現的確是雲彩,隻是這雲彩很低而已。

過澳大利亞海關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對華人的檢查比較嚴格,過了海關還有人繼續抽查,詢問我們來幹什麼。我們說都是作家,參加華人文學節的活動,就待五天。進入安檢區,華人帶了行李的,進入到一個單獨的檢查口,由安檢人員將我們七八個華人引領到一條通道裏,讓我們將行李放到通道的紅色地毯上排成列,然後讓警員牽著一條緝毒犬聞了一遍,這才把我們放行。

出了安檢通道,我給接機的當地華人作家協會主席潘華先生打電話,他已經到達了。車子是一輛中巴車,我們上了車,走了半個多小時,到達了墨爾本市區郊外海邊的一間小旅店住下來。我感覺特別困倦,但是這個時候是當地時間十點,我們十一點又要繼續出門,因為安排我十二點要參加一個活動,是去參加旁聽墨爾本主流文學節的一個關於新媒體與文學的活動。我洗了澡,覺得清醒一些了,換了衣服,在房間裏找到了插頭,上了電腦,敲下了這篇文章的開頭。

十一點我下樓,潘華會長帶著我們先在社區附近吃了快餐,我要了一個漢堡。然後我們又到海邊走了一陣子。墨爾本的空氣特別好,是冬末初春的天氣,稍微有點兒涼,但是非常舒服。在大西洋邊走了走。十二點,潘華帶我去澳大利亞的藝術中心,就在老火車站的邊上和一座聖彼得大教堂的邊上。

這個時候,墨爾本主流文學節正在舉辦,所謂的墨爾本主流文學節,就是以白人英語文學為主的文學節,參會的大都是英語世界的作家。但我看了資料,發現英語世界的文學大家來的不多。來的人裏麵,隻有一個愛爾蘭的托賓名氣比較大。其他的我也沒有怎麼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