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怡情養生,心曠神怡3(1 / 3)

養生之道

什麼樣的頭發才是健康的呢?

健康的頭發

健康的頭發:發幹的表皮呈“屋頂鱗瓦”狀排列,能正常地反射光線,看起來柔順亮澤,手感柔滑,易於梳理。

幹淨的頭發:頭發如同人的臉麵,代表著人的精氣神兒。幹淨為健康頭發的首要前提。如果不經常清洗頭發,空氣中的灰塵、髒東西和細菌就極易與頭發的分泌物黏附在一起,不僅顯得髒、重、缺乏光澤,日常的梳理甚至也會導致頭發受損和脫落。

柔順的頭發:健康美觀的頭發應該是柔順的,不易打結,能讓你輕輕鬆鬆,一梳到底。

亮澤的頭發:除了保持基本的清潔外,擁有亮澤頭發的秘訣是經常的滋潤和營養。沒有營養的頭發會顯得黯淡無光。

沒有頭皮屑的頭發:頭皮屑是最惱人的東西,好端端的肩上白花花的一片,整個人的形象也就大打折扣了。

有彈性的頭發:正如有彈性的皮膚是健康的皮膚一樣,健康美觀的頭發既潤澤又有彈性。

損傷的頭發

受損頭發的表皮不再呈“屋頂鱗瓦”狀排列,粗糙甚至纏成一團,不能規則地反射陽光而顯得色澤黯淡,同時,頭發的柔軟性也大大降低,不易梳理,持續的損傷還會導致發端開叉。

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怎樣養護頭發才能達到以上這些健康標準呢?

正確洗發

洗發的間隔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當然,洗發的次數並不是越勤越好,洗發次數過多反而會對頭發的保養不利。洗發之前,應先梳頭發,將洗發水倒在手掌心輕輕搓起泡沫後再抹到頭發上,不要用指甲猛力抓刮頭發,應用手指指肚輕揉頭皮,再用水將洗發水徹底清洗幹淨。洗發的水溫應以接近正常人體溫度為宜,過熱會導致頭發受損變得鬆脆易折斷,過冷會導致去汙效果差,使得頭皮毛細血管痙攣,影響頭發的血液供應。盡可能不定期更換洗發水。

勤於梳發

“梳頭過千,頭不白”,古人的話不無道理。經常梳頭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頭皮部的新陳代謝。當然,最好選用角質或木質的梳子,它有助於頭發潤澤,增加毛囊的營養供應,使皮脂均勻分泌,還能避免產生靜電。

精神狀態和飲食習慣

精神狀態和飲食習慣也影響著頭發的健康。俗話說,愁,愁,愁,白了頭。想想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說明強烈的精神刺激對頭發傷害很大,所以說保持心情舒暢很重要。另外,合理、均衡、科學的飲食也是頭發健康的必要條件。應多吃動物肝髒、蛋黃、黑芝麻、核桃、黃豆等。

養生典範

《內經》認為,健康可以從頭發上看出來。那麼,健康又來自於哪裏呢?毫無疑問,健康長壽來自於健康的養生之道。

著名詩人臧克家,享年99歲,他就是一個深諳養生之道的人。簡單來說,臧克家的養生之道有:

熱愛生活,笑對人生

臧克家生性樂觀,他的女兒鄭蘇伊回憶說:“父親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笑臉,他永遠都是笑對人生。”

臧克家還對生活充滿了激情。有的老作家年過八旬就宣布停筆,可臧克家不這樣,幾十年來,他從未停止過詩歌和文學創作,他把寫作視為與病魔鬥爭的一種手段。

注意飲食,生活規律

在飲食方麵,臧克家一向保持清淡,不喜歡大魚大肉,但偏愛大蔥、大蒜,並常飲綠茶。鄭曼回憶說:“這幾十年來,我從沒有看過他一頓不吃大蒜的,沒有大蒜的時候就吃大蔥,還有就是每天都要喝幾杯綠茶。因此,綠茶和大蔥、大蒜,對他來講是不可或缺的。”

堅持鍛煉,親近自然

臧克家堅持每天早中晚到林間小道散步,他曾對人說:“我能活到九旬,每天堅持散步兩小時,是一個重要原因。”

臧克家還常年堅持給小院子裏的小鳥喂食,他總是細心地掰碎從自己口中省下來的饅頭、米飯,撒在鳥兒容易看見的地方,每日更換一碗清水,放在翠竹掩映的黑土地上。臧克家曾對家人說,有多少回,他都是聽著雛雀的叫聲酣然入睡的。

家庭穩定,福氣和睦

從1942年結婚到臧克家去世為止,臧克家和夫人鄭曼共同度過了半個多世紀。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他們都能夠風雨同舟。鄭曼回憶說:“夫妻間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榮辱與共,至於性格、愛好是不是相同,我看倒是次要的。”

六膏粱之變

原文

膏粱之變,足生大疔。

——《素問·生氣通天論》

譯文

肥甘厚味的食物吃多了,足足能使你生疔瘡。

闡釋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偏愛肉食,而且達到了“無葷不飯”的地步。那麼,這樣的飲食方式正確嗎?

《內經》雲:“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意思是說,肥甘厚味的食物吃多了,足足能使你生疔瘡。

《內經》並非聳人聽聞,醫學專家指出:“偏愛肉食會增加罹患某些慢性衰退性疾病的風險,如肥胖症、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症。”也就是說,“無葷不飯”會埋下致病隱患。

那麼,應該怎樣調配膳食才合理呢?

《內經》回答:“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即不要偏食,糧穀、果品、肉類、蔬菜兼而有之。隻有“膳食平衡”,才能稱之為合理的飲食,有益於人體健康。

養生之道

所謂“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恰當。“膳食平衡”是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

概括而言,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必需食物分為5類:

糧食類

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輕體力勞動者每天的攝入量以300~500克為宜,其餘的熱量由副食品供給,所以,糧食類食物的占熱能供給量為60%~70%,約占膳食總量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