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彈一星”傳奇背後的故事(1 / 1)

“兩彈一星”傳奇背後的故事

史海拾貝

更改原子彈試驗場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原子彈試驗場在羅布泊,但鮮為人知的是,蘇聯專家最早選定的試驗場竟是敦煌。後來,中國第一任核試驗基地司令員張蘊鈺到實地考察,發現蘇聯專家采用的敦煌地圖都是錯的,地圖上的幾條河,100年前就幹涸了。並且敦煌土質太鬆,高空風又是飄向黃河中下遊,核試驗將影響到內地生活的百姓。更要命的是試驗場離莫高窟太近,隻有130公裏。聽取了張蘊鈺的彙報,聶榮臻最後決定放棄敦煌,並重新選定了羅布泊。

神秘失蹤的二十兵團

朝鮮戰爭結束後,根據停戰協定,誌願軍第二十兵團一直駐紮在朝鮮。1958年冬,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二十兵團一夜間不見了,這引起美軍的高度警惕。當時,不僅在朝鮮找不到二十兵團的蹤跡,在中國國內也沒有了二十兵團的任何消息。事實上,當時二十兵團戰士正坐在悶罐列車裏,一路西行。所有人都不知道列車的目的地,所經車站站牌也都用草簾子遮住了。官兵們隻有根據太陽光的變化,猜測列車是在向西行駛。目的地終於到了,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他們的任務是在沙漠上修鐵路、機場,至於為什麼,不知道,也不讓問。直到兩年後,他們才知道他們是在一個叫額濟納旗的地方,他們正在建設的是中國的首個導彈發射場。

河南山東上萬農民“人間蒸發”

中國導彈和核武器試驗基地建設之初,兩個基地生活異常困難,加之地處戈壁沙漠,柴米油鹽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保障。到1960年初,部隊從河南、山東等地秘密招收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大約一萬人,他們中有做醬油、釀醋、做粉條、磨豆腐、掌鞋、修車、養殖、種菜等各行各業的師傅。部隊通過當地政府,秘密物色人選,進行嚴格政審考察。這些人嚴格遵守著“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的規定,可其實他們自己也並不清楚要去哪裏去幹什麼。實際上,他們一夜之間來到了大西北的兩個基地,至今這些農民中許多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還生活在那裏。

“東方紅”衛星曾準備空中自毀

中國第一顆 “東方紅”衛星,有一個特殊要求,九個字:投得準,看得見,聽得到。按照預定飛行路線,“東方紅”衛星要經過巴基斯坦、也門、烏幹達、坦桑尼亞、讚比亞等第三世界國家的首都,周恩來指示技術人員:“衛星飛經各國首都的時間都要進行預報,報準確,要讓外國友人能準時看到我們的衛星,聽到我們衛星播放的樂曲,這對第三世界人民一定是一個巨大的鼓舞。”經過一係列攻關試驗,這個要求能夠達到。但是因為播放樂曲問題,一下使問題變得複雜了。“東方紅”衛星,最相配的樂曲當然是《東方紅》,可是萬一衛星掉下來,砸在地上,甚至掉在敵對國的國土上怎麼辦呢?技術問題成了政治問題。於是有人提出在衛星上裝上自毀係統。導彈上裝自毀係統很正常,衛星上裝自毀係統則前所未有。

周恩來征求火箭總設計師任新民的意見,任新民說:“假如衛星在空中遇到信號幹擾,自毀係統又很敏感,自行啟動誤炸的可能性很大。”周恩來說:“你不主張裝?”任新民說:“好比在一間屋子裏放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爆炸,這對這間屋子裏的人有什麼好處?”但是仍有人持不同意見,害怕承擔政治責任。最後,毛澤東拍板說:“沒好處就不要裝,聽技術人員的。”一場爭論就此結束,“東方紅”衛星輕裝上陣,《東方紅》樂曲,從太空傳遍世界。

(摘自《北京日報》20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