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史上的六月(1 / 2)

黨史上的六月

歲月回眸

作者:本刊編輯部

6月1日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創立 1936年6月1日,為培養補充抗日軍政幹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略技術水平,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陝北瓦窯堡創立。1937年1月20日,紅大隨中央機關遷至延安,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1945年8月,隨著抗戰勝利,抗大完成了其曆史使命。10月,原抗大總校一部分教職學員奉中央軍委命令向東北進軍,1946年2月底到達吉林通化,籌辦東北軍政大學。新中國成立後遷入北京,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防大學。

中共中央理論刊物《紅旗》創刊 1958年6月1日,中共中央理論刊物《紅旗》創刊。《紅旗》雜誌第一期發表了毛澤東4月15日所寫的《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文章樂觀地認為“我國在工農業生產方麵趕上資本主義大國,可能不需要從前所想的那樣長的時間了”。並說:“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6月12日

中共三大召開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大會的主要議程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問題,最終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大會發表了宣言,通過關於勞動問題、農民問題、青年運動、婦女運動等決議。大會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羅章龍為會計,負責黨中央的日常工作。三大以後,黨的各級組織對黨員群眾進行教育,消除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疑慮;同時積極推動孫中山、廖仲愷等改組國民黨。

6月15日

《人民日報》創刊 1948年6月15日,由《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而成的中共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在河北省平山縣裏莊創刊,毛澤東為《人民日報》題寫了報頭。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社遷入北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人民日報》轉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並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以來的期號。

“大包幹”生產責任製得到肯定 1979年6月15日,萬裏在安徽省鳳陽縣農村調查時,肯定了當地實行的“大包幹”生產責任製(即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8月8日,《安徽日報》發表《鳳陽縣在農村實行“大包幹”》一文,向全省介紹了這一做法。

6月16日

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金磚四國”領導人舉行首次正式會晤 2009年6月16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金磚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正式會晤,胡錦濤對四國合作提出增強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推進人文交流、提倡經驗互鑒等四點建議。

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周恩來說,中國核試驗成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打破了美蘇核壟斷,並重申,在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6月18日

中共六大召開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大會通過的《政治決議案》等文件指出,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的政治形勢是處在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的總任務不是進攻,而是爭取群眾,準備暴動。大會製定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革命綱領,並批判了“左”、右兩種錯誤傾向,特別是盲動錯誤。由於過分強調工人成分,在隨後召開的第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向忠發被推舉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

重慶直轄市舉行掛牌揭幕儀式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揭幕儀式在重慶舉行,國務院總理李鵬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出席。當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決定:(一)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二)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三)重慶直轄市設立後,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