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羅士信領兵進攻慈澗,在十裏開外紮營。日中時分,他故意命將士們東倒西歪,裝作酷暑難耐,個個垂頭喪氣、鬥誌全無。王玄應派遣的偵察兵自然將這一情況全然告知了王玄應,王玄應聽後哈哈大笑,感謝父親讓他來撿這個便宜,遂下令大軍傾巢而出匍匐前進,意欲趁機將羅士信帶領的唐軍全殲。
誰知,就在王玄應即將靠近唐軍大營時,數萬唐軍竟突然一掃頹勢,個個抖擻百倍竟主動衝向王玄應帶領的鄭軍,同時,鄭軍的左、右兩側也都同時衝出來一股唐軍。鄭軍猝不及防,馬上被衝進來的唐軍斬殺地七零八落,有的還沒從地上站起來就被唐軍砍下了腦袋。王玄應見勢隻顧得惶恐害怕,早已忘記了指揮這茬,統帥無令,突遇襲擊,將士們個個亂攻一氣,還有的打著打著就開始了逃散。很快,幾乎沒多大功夫,鄭軍敗局已定。王玄應見已無力回天,竟扔下了正在廝殺的將士們,獨自帶著親隨往洛陽方向逃去。
要說這王玄應打仗不行,逃跑的功夫倒是一流,三滾五翻爬上馬,羅士信隻疏忽了片刻,他就立刻沒了人影,急的羅士信直跺腳。按照計劃,羅士信命副將帶著俘虜返回新安大營,自己則騎上戰馬兜兜轉轉找到一條小路狂奔而去。
因慈澗隻是一座小城,又無堅固的外圍,即便這時拿下也不好防守,除非先來幾場決定性的戰役,給王世充一個足夠的下馬威。所以李世民命令羅士信無需乘勝追擊。
而王玄應一回到洛陽城內就向父親哭訴,說唐軍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欺負自己等等。王世充則一邊罵他無能一邊安慰他。他不知唐軍已退,怕他們繼而進逼洛陽,遂決定親率三萬大軍趕往慈澗。沒想到剛出城不久,王世充就發現,數百步之遠處赫然跑來一股唐軍,定睛一看,領頭的正是李世民本人。李世民“戰神”一般的戰績王世充早已有所耳聞,一見李世民本人,還沒開打王世充就已嚇破了膽,趕緊命令全軍撤回洛陽城內。
這時,身旁的單雄信趕緊提醒王世充:“陛下,您好好瞧瞧,他們就那麼幾個人,我們有三萬,撤什麼?”
“啊?”王世充驚魂稍定,片刻後哈哈大笑:“果然如此!這麼幾個人還不立刻被拍成肉泥?真是天助我也!這李淵也真是沒人了啊,竟然派一個小娃娃來做統帥,還想一統天下?呸,做夢!”若讓李世民知道王世充稱他為“小娃娃”,一定氣得非砍下王世充的腦袋不可。
原來,李世民的計劃是,讓羅士信在慈澗拖住鄭軍的大隊人馬,他帶著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李世勣、孤神慶等人趁機潛到洛陽周圍查看地勢、偵察軍情,然後渡過穀水從北岸回營。
“大王,要不我們還是繞小路吧!”他們先是繞著小路走了一會兒,然後李世民便下令走大路,於是眾人便一起勸道。
“不用,有士信在那兒拖著,數萬大軍,他們怎麼著也得打幾個時辰吧,大路快些,我們快去快回,誤不了!”李世民胸有成竹道。可千算萬算不如人算,那王玄應太不禁打,從進攻到敗北,不過須臾而已,連喝口茶的功夫都不到。因此,當李世民他們剛轉到大路不久,迎麵就遇上了帶兵來援的王世充。
“糟了!看樣子他們最起碼也得幾萬人,我們還不到一百人呢!”李世勣粗粗看了下,便擔憂地說道。同時他也看到了對麵的單雄信。單大哥果然還在王世充陣前效力,兄弟們都走了,他自己還在那兒苦苦撐著,何苦來哉?李世勣心裏一痛,難以言說。
猝然相遇,眾人都驚惶不定,畢竟是數百倍於己的敵人。李世民調轉馬頭,吩咐眾人道:“狹路相逢勇者勝!叔寶、知節、敬德、懋功,還有玄甲親衛隊留下,其他人馬上撤,我在後麵掩護你們!”
李世民知道,王世充的目標肯定是他,如果他逃的話,王世充肯定會大舉追擊,他們誰都逃不了,而如果他留下,那逃走的人王世充肯定不會去追,這種情況,能保證活幾個就活幾個。遇到危險先人後己是李世民的習慣,所以才會年紀輕輕就讓這麼多人心服口服,而秦叔寶等人與李世民早已彼此不分,自然險一起冒難一起闖,何況就算李世民讓他們走,他們也是寧死不從,這,也是一種默契,誰也不用擔心誰拖累了誰,誰也不用因為誰拖累了誰而悔恨或者道歉,大丈夫,惟求義在,生死何懼!
李世民的鎮定馬上傳染了每一個人,大家都不再驚惶,反而一個個都表示要與秦王共存亡,但李世民馬上道:“這是命令!先撤!”
此言一出,無人敢再反對,於是除了經常隨李世民廝殺的秦叔寶等幾十人,其他人都調轉馬頭揚鞭快奔。而就在這時,王世充的三萬大軍像洪水一般齊齊壓過來,還傳著王世充的喊叫聲“記住,抓活的,誰抓住了李世民,重重有賞”。李世民他們每個人都握緊手裏的長槊,冷眼逼視,熱血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