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網購:青澀到成熟(1 / 2)

中國網購:青澀到成熟

科學視點

提要:當今中國,1億多網購者支撐起了2000多億的網購市場,在這個龐大數字的背後,是網購發展腳步的迅速飛奔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參與網購的網民規模達2.71億人,使用網上支付的網民規模達2.44億元,網購使用率提升至45.9%。

據相關機構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交易總額4.98萬億元,同比增長45.3%。電子商務,特別是網購正成為很多消費者最熱衷的消費方式。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3月21日發布報告《中國網絡零售革命:線上購物助推經濟增長》。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僅次於美國,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網購市場。

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問問你周邊的人,結果你會發現,你周圍沒有進行過網上購物的人還真不多(尤其是在城鎮)。

現在大家對於網絡購物已經普遍接受。對於消費者而言網絡購物有諸多好處。第一,可以在家“逛商店”,訂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第二,獲得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第三,網上支付較傳統拿現金支付更加安全,可避免現金丟失或遭到搶劫;第四,從訂貨、買貨到貨物上門無需親臨現場,既省時又省力;第五,由於網上商品省去租店麵、召雇員及儲存保管等一係列費用,總的來說其價格較一般商場的同類商品更便宜。

網上購物,通常簡稱“網購”,就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並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之後通過支付、發貨等一係列環節完成交易的網上購物形式。它有著方便、快捷、經營成本低、庫存壓力小等優勢,隨著技術、製度等的完善,網上購物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購物形式。說起來是短短的幾句話,但中國“網購”趨向成熟卻走了十幾年的艱辛路。

網購發展前傳(1999-2002年)

中國網購發展,避不開一個重要的網站。作為中國B2C的開山鼻祖,成立之初吸引了一大批的跟進者。而在同年(1999年),邵亦波創立易趣網,開中國C2C網站先河。

這個時期,互聯網剛剛在中國興起不久,網購更是新潮;但就是這樣一個陌生新奇的事物,卻在最初就彰顯了蓬勃的發展前景。在易趣推出個人網上開店服務後短短一周內即吸引5000多位網友“嚐鮮”,這也是中國首批真正靠網絡來賺錢的網民。當時業界也沒有預料到,此後這一群體將會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並發展為“新360行”。

然而,由於行業本身的不成熟,中國網購發展之路暗伏著危機。2001年7月,易趣宣布網站開始對賣家登錄物品收取登錄費,為眾多賣家所詬病。2001年左右,受互聯網泡沫影響,網購市場進入低迷期。領頭羊8848沒能熬過冬天,猝然倒下;雅寶網,這一曾與易趣齊名的C2C網站,最後也由於資金原因無法堅持下去。

短短3年間,中國網購企業重新洗牌,格局一再改變,整個市場在頻頻受挫中大浪淘沙,逐漸走向了一番新天地。

網購發展井噴(2003-2005年)

2003年,非典肆虐,給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迎頭一棒。但正如龍永圖預言,“非典後時代”會有一批新產業和企業家誕生。5月,淘寶網誕生上線。20天後,淘寶網迎來第1萬名注冊用戶。

可以說,SARS改變了網民消費習慣。同年業界巨頭eBay1.8億美元接管易趣,進軍中國。此前,易趣經過幾輪廝殺,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易趣依舊實行收費。這給了免費的淘寶成長的機會。不到一年,戰爭以淘寶獲勝終結。三年間,淘寶探索出一套獨特的C2C運營模式,拋棄了eBay郵件式溝通,開發旺旺即時通訊工具;創造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並在2005年升級,推出“全額賠付”。可以說,這場戰爭無形中推進了網購市場規範化。

2005年,中國消費市場迎來井噴,中國的消費增長率連續16個月增長速度超過12%。恰逢其時,阿裏集團宣布,追加10億元投資,淘寶網繼續免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