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媽媽的大義“邏輯”:比警方先找到逃犯兒子(1 / 3)

媽媽的大義“邏輯”:比警方先找到逃犯兒子

作者:明權等

她,重慶教師母親;

他,她的兒子,因這犯下命案,在逃17年。

漫漫淒清的歲月,母親沒有一刻放棄對兒子的尋找。因為,她迫切地想知道,兒子是死是活。更重要的是,她一定要比警方先找到兒子,方能為兒子爭取最大程度的自首情節——

兒子殺人負案潛逃,“尋兒日記”遠山呼喚

“2013年1月31日,小雪。再過十天,就要過春節了,家家戶戶洋溢著團圓的喜悅,而我卻暗自流淚。兒子,你在哪裏?你知道媽媽這17年來是如何度過的嗎?我每晚流幹眼淚,還不能入睡……”

每當逢年過節,家住重慶的孟桂英,就忍不住攤開那個一直藏在她懷裏的日記本,密密麻麻地續下新一段“尋兒日記”。提及兒子,她就百爪撓心。

60多歲的孟桂英,是重慶一退休教師,兒子叫蔡誠。17年前,這個幸福之家被一場血案撕裂——

1996年8月的一天,得知在重慶江北一工廠食堂兼售啤酒的姑姑與緊鄰食堂一副食店老板張小平發生矛盾,時年24歲的蔡誠打抱不平,帶著表弟和另一朋友前去理論。結果,年輕氣盛的蔡誠一時衝動,持刀捅向張小平,致其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因衝動釀下血案,蔡誠連夜出逃,之後幾年,沒有與家人聯係。其間,重慶江北警方一直沒有放棄追逃,廣東湛江、浙江義烏、福建泉州和河南開封,轉輾全國各地,動用各種偵查手段,尋找嫌犯蔡誠的下落,可有一定反偵查意識的蔡誠,如同人間蒸發了一樣。

無奈,民警隻好多次前往蔡誠家,做孟桂英夫婦的思想工作:“希望你們積極配合,如果有蔡誠的消息趕緊向我們報告,這樣在法律上,蔡誠還屬於自首,可以輕判。如果是被我們抓獲,那就重罪難逃啊!”民警的話令孟桂英毛骨悚然,多少個日夜,她都從夢中驚醒,她夢到警察抓住了兒子;警察擊斃了兒子……夢中兒子的慘狀讓孟桂英再也坐不住了。為了讓兒子有條活路,她一定要比警察先找到蔡誠。打定主意後,孟桂英就利用寒暑假,開始四處尋找兒子的下落。1997年的寒假,正是萬家團圓的時刻,孟桂英不顧丈夫和女兒的阻攔,背著行李,逆流南下!

廣州的春節冷冷清清。為了節約,孟桂英累了在天橋下休息會,餓了就啃卷餅,在東莞等製造業集中的地方徘徊,期望能遇到兒子,可都無果。想念兒子時,她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下對兒子說的話。

“1997年2月21日,小雨。誠,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在吃湯圓,可媽媽吃不下啊……”

眼看學校就要開學,一無所獲的孟桂英隻得回到重慶。她還委托外出找工的親友,暗中打聽兒子的下落。她覺得,隻要眼線布得多,肯定能先找到兒子。

2004年初,警方組織一次大的抓逃活動。那段時間孟桂英夜不能寐,她擔心兒子會成為其中一員,那樣就再也沒有贖罪的機會了。孟桂英每天在重慶幾個警局前徘徊,四處打探消息。最後她決定,不能坐以待斃,她要繼續主動出擊。

2005年7月,孟桂英提前辦理退休手續,並征得丈夫的同意後,走上了漫漫的尋兒之路。7月12日,她來到武漢,一下車就發了瘋似的到處尋找。可偌大一個武漢,她無親無故,又不敢求助當地民警,隻好找老鄉打聽。她覺得,兒子負案在逃,肯定不敢進正規公司,於是,她每天到武漢各大建築工地,暗中打聽兒子的下落。可是,她在武漢整整找了半個月,一無所獲,隻好回到重慶。此後三年,她又先後去過貴州、四川等地,均無功而返。

2008年初,一個老鄉告訴孟桂英,廣東沿海一帶是打工族聚集區,說不定蔡誠在廣東。孟桂英於是來到打工者聚集地中山!為了方便尋找兒子,她找了一份發放傳單的工作,並將兒子的信息以及自己的電話,偷偷夾在派送出去的傳單裏,希望能有奇跡出現!

有一天,孟桂英接到一個自稱叫鄒明老鄉的電話,說他在廣東揭陽見過一個重慶口音的男子,很像蔡誠。孟桂英放下電話,就直奔揭陽。在揭陽汽車站,她好不容易見到了鄒明,鄒明“好心”地遞給她一瓶礦泉水,可沒喝兩口,她就昏昏沉沉。等她清醒過來,鄒明已不知去向,而她的錢包卻不見了……

“2008年7月9日,晴。誠,媽媽今天一早接到一個電話,以為能見到你,可媽媽高高興興趕過去,那個人居然是個騙子!媽媽的錢包被搶走,卻不敢報案,隻有沿街乞討了一點路費,才回到廣州……”

幾經磨難,孟桂英也想放棄。她每次回家,丈夫總是勸她:“算了,這就是命吧。孩子自己造的孽,讓他自己去承擔!你也一把老骨頭了,還是回家安心過日子吧!再說,孩子說不定……”孟桂英知道丈夫不忍將“死”字說出口,可一想到生死不明的兒子,她心有戚戚焉,不忍放手!作為母親,在犯錯的孩子尚有一線生機時,她不能放棄!

轉眼又過去四五年了,孟桂英的足跡遍布全國,卻始終一無所獲!每當內心的苦楚無處訴說,她就掏出那個發黃的日記本——

“2010年9月22日,陰。誠,今天是中秋節,又是團圓節,但團圓的日子,烏雲密布。都說中秋賞月,可媽媽隻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烏雲,沒有一絲暖意,冷風颯颯地刮著。媽媽過得實在是不踏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