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九地篇第十一(3 / 3)

交地。孫子說:“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就是地勢平坦,道路交錯,交通方便的地區。孫子主張“交地則無絕”,“謹其守”。在這樣的地區作戰,軍隊部署應互相連接,防敵阻絕,並且要謹慎防守。

衢地。孫子說:“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就是敵我和其它諸侯接壤的地區,先到就結交諸侯國並取得多數支援。孫子主張“衢地則合交”,“固其結”。在這樣的地區應廣泛結交鄰國,鞏固同諸侯國的結盟,爭取它們的支援。孫子及曆來的軍事家都非常重視衢地在戰爭中的作用,這我們在前麵的評述中已有論述。

重地。孫子說:“人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又說:

“人深者,重地也。”就是深入敵境,越過敵人許多城邑的地區。孫子主張“重地則掠”,“繼其食”。在深入到敵方腹地作戰,後方接濟困難,必須“因糧於敵”,就地解決軍隊的補給問題,以保證軍隊糧食的不斷供應。

圮地。孫子說:“行山林、障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就是山林、險阻、沮澤等道路難行的地區。孫子主張“妃地則行”,“進其塗”。在這樣的地區作戰應迅速通過。

圍地。孫子說: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就是進入的道路狹隘,退出的道路迂遠,敵人以少數兵力能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孫子主張”圍地則謀塞其闕,陷入這樣的地區則應巧設奇謀,並且要堵塞缺口,使得士卒不得不拚死作戰。山地作戰宜奇不宜正,宜輕不宜重,宜速不宜久,防者多用伏,攻者多施變,才是比較合乎實際的。

兵力能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孫子主張“圍地則謀”,“塞其闕”,陷入這樣的地區則應巧設奇謀,並且要堵塞缺口,使得士卒不得不拚死作戰。山地作戰宜奇不宜正,宜輕不宜重,宜速不宜久,防者多用伏,攻者多施變,才是比較合乎實際的。

死地。孫子說:“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就是迅速奮戰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就會被消滅的地區。孫子主張“死地則戰”,“示之以不活”,在這樣的地區應該激勵士卒殊死戰鬥,死中求生。

(二)兵貴神速,隱蔽突然

時間在戰爭中是影響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孫子強調用兵要搶速度爭時間。他說:“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就是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這樣突然迅速的行動,就“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大凡用兵作戰,先發製人貴速,主動攻擊貴速,捕捉戰機貴速。在戰略持久的內線作戰中,進行戰役戰鬥的進攻的外線作戰,也貴在速戰速決。迅雷不及掩耳,疾電不及瞬目。長久曝師於堅城之下,必然鈍兵挫銳;進行速戰速決,方能勢如破竹。俄國著名的軍事統帥蘇沃洛夫把軍隊的迅速機動和閃電般的衝擊,說成是真正的戰爭靈魂。“一分鍾決定戰鬥結局,一小時決定戰局勝負,一天決定帝國的命運”,就是這位軍事人物站在他那個時代發出的豪言。

為了達到迅速突然的目的,孫子指出,首先是戰前要秘密地決策,不使泄露,所謂“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為了保證軍事機密不致外泄,一要“夷關折符”,封鎖關口,銷毀通行符證,不準本國之人出入國境,這樣就避免了敵人間諜假竊符證,潛入偵探。二要“無通其使”,就是說,既要不接受敵人新派使臣來國,防其高明的間諜見微知著,察覺戰略動向;也不允許敵國使臣回國,報告消息。不言而喻,為了保守秘密的需要,一切軍事行動的準備工作都要蔭蔽地進行,巧妙地偽裝,以誘騙敵人喪失戒備,這就是他說的“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為了做到軍事行動的迅速突然,孫子強調說:“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這就是說,指揮作戰,在於假裝順從敵人意圖,一旦有機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敵人一點,這樣,即使長驅千裏,也可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順詳敵意,先得知敵意。所以,在戰爭的智力競賽中,指揮員應當時時考慮到敵人在想什麼。為了順敵意而又取信於敵,有時要以某種行動故意表現給敵人看,造成敵人判斷錯誤——以為我是真的上當受騙而誤人陷阱。

(三)沉著指揮,有條不紊

孫子說:“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就是統帥軍隊,要沉著冷靜,幽深莫測,嚴肅認真而有條不紊。能蒙蔽士卒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計劃毫無所知;改變任務,變更計謀,使人們不能識破;駐軍常改變駐地;進軍迂回繞道,使人們無法推斷行動意圖。

給軍隊賦予任務要“如登高而去其梯”,率領軍隊進入他國作戰,要“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所以“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

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就是統帥軍隊,要沉著冷靜,幽深莫測,嚴肅認真而有條不紊。能蒙蔽士卒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計劃毫無所知;改變任務,變更計謀,使人們不能識破;駐軍常改變駐地;進軍迂回繞道,使人們無法推斷行動意圖。

給軍隊賦予任務要“如登高而去其梯”,率領軍隊進入他國作戰,要“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所以“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