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作戰篇第二(1 / 2)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彈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譯文]

孫子說:幾興兵打仗的一般規律,要出動戰車千輛,輜重車千輛,軍隊10萬,還要千裏運糧;那末前方後方的經費,招待外交使節的開支,器材物資的供應,武器裝具的保養補充,每天要耗費千金,然後10萬大軍才能出動。用這樣大的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持久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攻城就會耗盡力量,讓軍隊長期暴露在國外,會使國家財政經濟發生困難。如果軍隊疲憊、銳氣挫傷,軍力耗盡、經濟枯竭,則列國諸侯就會乘此危機起兵進攻,那時雖有很高明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打仗隻聽說寧拙而求速勝的,沒見過求巧而久拖的。戰爭持久對國家有利,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處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處。

善於用兵的人,兵員不征集兩次,糧秣不三次運送;武器裝備從國內補給,糧秣就敵國征集,這樣,軍用糧秣就可以滿足了。

國家因用兵而導致貧困的,遠道運輸是個重要原因;遠道運輸就會使百姓貧困。靠近軍隊的地方物價飛漲,物價飛漲就會使百姓財富枯竭;

財富枯竭,就急於加征賦稅和勞役。軍力日益耗盡,財力日益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物耗去十分之七;公家的資財,由於車輛損壞,戰馬疲憊,裝備、兵器、戰具的損耗以及輜重車輛的損壞,也要耗去十分之六。

財富枯竭,就急於加征賦稅和勞役。軍力日益耗盡,財力日益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物耗去十分之七;公家的資財,由於車輛損壞,戰馬疲憊,裝備、兵器、戰具的損耗以及輜重車輛的損壞,也要耗去十分之六。

食1鍾,相當於從本國運輸20鍾;就地征集飼料1石,相當於從本國運輸20石。

要使軍隊勇敢殺敵,就要激起他們對敵人的仇恨;要使軍隊勇於奪取敵人的資財,就要獎賞士卒。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10輛以上的,要獎賞最先奪得戰車的人,並更換戰車上的旗幟,混合編人己方車隊之中,對俘虜的士卒要優待和供養他們。這就是所謂戰勝敵人而使自己愈加強大。

所以用兵作戰最貴速勝,而不宜持久。精通用兵之法的將帥,是掌握人民生死命運的人,是國家安危的主宰。

[解說]

本篇從戰爭對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依賴關係出發,著重論述了“兵貴勝,不貴久”的速戰速決的進攻戰略,並提出了“因糧於敵”,“勝敵而益強”等作戰指導原則。

(一)戰爭依賴於經濟

本篇以10萬部隊出征為例,從武器裝備等後勤供應方麵進行概算,部隊出動之前,每天要耗費千金。“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部隊出動之後,如《用間》中所說的“相守(相持)數年,以爭一日之勝”。為了維修補充“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公室就要拿出十分之六的開支。特別是戰線越長,運輸越困難。這就闡明了戰爭依賴於經濟。進行戰爭首先要詳細計算戰爭的費用、糧食、器械、車馬、用具等,這是進行戰爭的物質條件。正如奧國名將莫德古古裏說:“作戰第一要素是錢,第二要素是錢,第三要素還是錢。”隨著時代的演進,戰費愈來愈高,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四倍。到了越戰,戰費已高達千億美元左右,以美國雄厚的國力,也被拖累得慘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