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太守翟義,方進之子也,與姊子蔡陳豐謀曰:“新都侯攝天子位,號令天下,故擇宗室幼稚者以為孺子,依托周公輔成王之義,且以觀望,必代漢家,其漸可見。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強蕃,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國難。吾幸得備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漢厚恩,義當為國討賊,以安社稷;欲舉兵西,誅不當攝者,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慚於先帝。今欲發之,汝肯從我乎?”豐年十八,勇壯,許諾。義遂與東郡都尉劉宇、嚴鄉侯劉信、信弟武平侯劉璜結謀,以九月都試日斬觀令,因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將帥。信子匡時為東平王,乃並東平兵,立信為天子;義自號大司馬、柱天大將軍;移檄郡國,言“莽鴆殺孝平皇帝,攝天子位,欲絕漢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郡國皆震。比至山陽,眾十餘萬。
東郡太守翟義是翟方進的兒子,與姐姐的兒子上蔡人陳豐密謀說:“新都侯王莽代理皇位,向全國發號施令,故意在皇族中挑選一個幼年孩子,稱為孺子,假托周公輔佐成王的作法,試探天下人心,他必然取代漢家,跡象已經逐漸可見。而今,皇族衰弱,長安以外又沒有強大的封國,天下全都低頭順從,沒有人能挽救國家的災難。我有幸是宰相的兒子,自己又是一個大郡的郡守,父子都受漢朝的厚恩,有義務為國家討伐叛賊,使國家安定。我打算發動軍隊西進,誅殺不應當代理皇位的人,而另行選擇、輔助皇族子弟當皇帝。即使事情不能成功,為國而死,身雖埋葬,名卻長存,還可以無愧於先帝。如今我準備行動,你肯追隨我嗎?”陳豐十八歲,勇猛強壯,一口承諾。翟義於是與東郡都尉劉宇、嚴鄉侯劉信、劉信的弟弟武平侯劉璜合謀,在九月檢閱軍隊的日子斬殺觀縣縣令,控製了本地的戰車、騎兵、弓箭手,再征召郡中勇士,部署將帥。劉信的兒子劉匡,當時是東平王,於是與東平國的防衛部隊合兵一處,擁立劉信為皇帝。翟義自稱大司馬,兼柱天大將軍。通報各郡、各封國,指出:“王莽用鴆酒毒死孝平皇帝,代理皇位,目的在鏟除漢朝政權。現在,天子已經即位,當共同代天行罰!”各郡、各封國大為震動。大軍抵達山陽時,已有十餘萬人。
莽聞之,惶懼不能食。太皇太後謂左右曰:“人心不相遠也。我雖婦人,亦知莽必以此自危。”莽乃拜其黨、親輕車將軍、成武侯孫建為奮武將軍,光崐祿勳、成都侯王邑為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為強弩將軍,春王城門校尉王況為震威將軍,宗伯、忠孝侯劉宏為奮衝將軍,中少府、建威侯王昌為中堅將軍,中郎將、震羌侯竇況為奮威將軍,凡七人,自擇除關西人為校尉、軍吏,將關東甲卒,發奔命以擊義焉。複以太仆武讓為積弩將軍,屯函穀關;將作大匠蒙鄉侯逯並為橫將軍,屯武關;羲和、紅休侯劉秀為揚武將軍,屯宛。
王莽得到消息,驚惶失措,連飯都吃不下。太皇太後對她的侍從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雖然是一個女人,也知道王莽必定因此而自危。”王莽於是任命他的同黨和親屬,輕車將軍、成武侯孫建為奮武將軍,光祿勳、成都侯王邑為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為強弩將軍,春王城門校尉王況為震威將軍,宗伯、忠孝侯劉宏為奮衝將軍,中少府、建威侯王昌為中堅將軍,中郎將、震羌侯竇況為奮威將軍,共七人,由各人自己選擇任命函穀關以西地區的人當校尉和軍吏,率領以函穀關以東地區的士兵,再征調各郡臨時召集的部隊,向翟義軍發動攻擊。王莽又任命太仆武讓為積弩將軍,駐防函穀關;命將作大匠、蒙鄉侯逯並為橫將軍,駐防武關;羲和、紅休侯劉秀為揚武將軍,駐防宛城。
三輔聞翟義起,自茂陵以西至二十三縣,盜賊並發。槐裏男子趙朋、霍鴻等自稱將軍,攻燒官寺,殺右輔都尉及令,相與謀曰:“諸將精兵悉東,京師空,可攻長安!”眾稍多至十餘萬,火見未央宮前殿。莽複拜衛尉王級為虎賁將軍,大鴻臚、望鄉侯閻遷為折衝將軍,西擊朋等。以常鄉侯王惲為車騎將軍,屯平樂館;騎都尉王晏為建威將軍,屯城北;城門校尉趙恢為城門將軍;皆勒兵自備。以太保、後承、承陽侯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領天下兵,左杖節,右把鉞,屯城外。王舜、甄豐晝夜循行殿中。
京城附近地區聽到翟義起兵的消息,自茂陵以西到縣,共二十三縣,盜賊一齊爆發。槐裏男子趙朋、霍鴻等自稱為將軍,攻擊、焚燒官府,擊殺右輔都尉及縣縣令。他們會商說:“眾將和精兵全部東征,京師空虛,我們可以進攻長安!”軍隊漸漸增多到十餘萬人,未央宮前殿可以見到火光。王莽又任命衛尉王級為虎賁將軍,大鴻臚、望鄉侯閻遷為折衝將軍,向西攻擊趙朋等。任命常鄉侯王惲為車騎將軍,駐防平樂館;騎都尉王晏為建威將軍,駐防城北;城門校尉趙恢為城門將軍,都各自統率軍隊,進入戒備狀態。再任命太保、後承、承陽侯甄邯為大將軍,在高帝廟接受斧鉞,統率全國的軍隊,左邊執持符節,右邊把握斧鉞,駐紮在城外。王舜和甄豐晝夜在宮殿之中巡查。
莽日抱孺子禱郊廟,會群臣,稱曰:“昔成王幼,周公攝政,而管、蔡挾祿父以畔。今翟義亦挾劉信而作亂。自古大聖猶懼此,況臣莽之鬥筲!”群臣皆曰:“不遭此變,不章聖德!”冬,十月,甲子,莽依《周書》作《大誥》曰:“粵其聞日,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獻儀九萬夫,予敬以終於此謀繼嗣圖功。”遣大夫桓譚等班行諭告天下,以當反位孺子之意。
王莽每天抱著孺子到郊祀祭壇和宗廟禱告,集合群臣宣稱:“從前周成王年幼,周公代君主處理國政,管叔、蔡叔挾持祿父叛變。而今,翟義也挾持劉信作亂。連古代的大聖人都還怕這種事情,何況我王莽這樣渺小的人!”群臣都說:“不遭受這次大難,就不能展示你的聖德!”冬季,十月甲子(十五日),王莽仿效《周書》,也撰寫《大誥》,說:“當翟義反書傳到的那天,劉姓皇族在京師的俊傑有四百人,而民眾的賢者有九萬男子。我謹依靠這些俊傑和賢人,保衛皇家繼承人,建立功業。”派大夫桓譚等前往全國各地,將自己會把政權歸還孺子的意圖曉喻全國。
諸將東至陳留,與翟義會戰,破之,斬劉璜首。莽大喜,複下詔先封車騎都尉孫賢等五十五人皆為列侯,即軍中拜授。因大赦天下。於是吏士精銳遂攻圍義於圉城,十二月,大破之。義與劉信棄軍亡,至固始界中,捕得義,屍磔陳都市;卒不得信。
各位將軍率軍東征,抵達陳留郡縣,與翟義的軍隊進行會戰,取得勝利,斬殺劉璜。王莽大喜,再次下詔,將車騎都尉孫賢等五十五人都封為列侯,就在軍中授予爵位。因此大赦天下。於是,用精兵圍攻翟義於圉城,十二月,大敗翟義。翟義與劉信放棄軍隊逃亡。逃到固始縣界內,翟義被捕,押解到淮陽國所屬陳縣,施以分裂肢體的酷刑,在市上示眾。而劉信最終沒有抓到。
始初元年(戊辰、8)
始初元年(戊辰,公元8年)春,地震。大赦天下。
春季,發生地震。大赦天下。
王邑等還京師,西與王級等合擊趙朋、霍鴻。二月,朋等殄滅,諸縣息平。還師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勞賜將帥。詔陳崇治校軍功,第其高下,依周製爵五等,以封功臣為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曰“皆以奮怒,東指西擊,羌寇、蠻盜,反虜、逆賊,不得旋踵,應時殄滅,天下鹹服”之功封雲。其當賜爵關內侯者,更名曰附城,又數百人。莽發翟義父方進及先祖塚在汝南者,燒其棺柩;夷滅三族,誅及種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並葬之。又取義及趙朋、霍鴻黨眾之屍,聚之通路之旁,濮陽、無鹽、圉、槐裏、凡五所,建表木於其上,書曰:“反虜逆賊鯢。”義等既敗,莽於是自謂威德日盛,遂謀即真之事矣。
王邑等人回到長安,再向西與王級等會合,共同進擊趙朋、霍鴻。二月,趙朋等人被消滅,各縣秩序恢複。勝利凱旋,整頓軍隊,王莽於是在白虎殿舉行酒宴,慰勞和賞賜將帥。命令陳崇審核軍功,排列高低。依照周朝的製度,把爵位分為五等,賜封功臣為侯、伯、子、男,共三百九十五人。指出:“他們都懷著憤怒的心情,東征西討,羌寇、蠻盜、反叛、逆賊,還沒有轉過腳跟,便即時撲滅,天下人都敬服。”封爵全用這項理由。應當賜爵為關內侯的,改名附城,又有數百人。王莽下令挖掘翟義父親翟方進和他祖先在汝南的墓墳,焚燒棺材,屠殺三族,連幼兒都不能幸免。甚至還將屍體都放進同一個大坑,用荊棘跟五毒羼雜一並埋葬。又下令把翟義、趙朋、霍鴻黨羽們的屍體,堆積在濮陽、無鹽、圉城、槐裏、五個地方的交通大道旁邊,把木牌豎立在屍堆上,上麵寫道:“反虜逆賊鯨鯢。”翟義等人已經失敗,王莽於是認為自己的聲威德行一天天興盛,便考慮正式登皇位了。
群臣複奏:進攝皇帝子安、臨爵為公;封兄子光為衍功侯。是時莽還歸新都國;群臣複白以封莽孫宗為新都侯。
文武官員又建議:晉升王莽的兒子王安、王臨為公爵。賜封王莽哥哥的兒子王光為衍功侯。這時,王莽交還了新都國,文武官員又建議賜封王莽的孫子王宗當新都侯。
九月,莽母功顯君死。莽自以居攝踐阼,奉漢大宗之後,為功顯君緦弁而加麻環,如天子吊諸侯服。凡壹吊再會;而令新都侯宗為主,服喪三年雲。
九月,王莽的母親功顯君去世。王莽自以為他代理皇位,登上宮廷的寶座,尊奉漢室大宗的後嗣,於是為功顯君守五服中最輕的緦麻服,在細麻布帽上麵加上用麻環繞而成的孝帶,如同天子吊唁諸侯的喪服。總共一次吊唁,兩次會祭,讓新都侯王宗為喪主,由他守三年的喪服。
司威陳崇奏:莽兄子衍功侯光私報執金吾竇況,令殺人;況為收係,致其法。莽大怒,切責光。光母曰:“汝自視孰與長孫、中孫!”長孫、中孫者,宇及獲之字也。遂母子自殺,及況皆死。初,莽以事母、養嫂、撫兄子為名,及後悖虐,複以示公義焉。令光子嘉嗣爵為侯。
司威陳崇奏報:王莽哥哥的兒子、衍功侯王光私下告知執金吾竇況,讓竇況替他殺人。竇況替他拘禁了那個人,用法律把那個人處死了。王莽大怒,嚴厲地責備了王光。王光的母親對王光說:“你看自己和長孫、仲孫相比怎麼樣?”長孫、仲孫是王莽長子王宇、次子王獲的表字。王光母子便自殺了,連竇況也死了。起初,王莽由於服事母親,供養嫂子,撫育兄長的兒子求得了名譽,等到後來狂妄凶暴,又這樣來顯示公正無私。令王光的兒子王嘉繼承爵位為侯。
是歲,廣饒侯劉京言齊郡新井,車騎將軍千人扈雲言巴郡石牛,太保屬臧鴻言扶風雍石;莽皆迎受。十一月,甲子,莽奏太後曰:“陛下遇漢十二世三七之厄,承天威命,詔臣莽居攝。廣饒侯劉京上書言: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暮數夢,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長:‘攝皇帝當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當有新井。”亭長晨起視亭中,誠有新井,入地且百尺。‘十一月,壬子,直建冬至,巴郡石牛,戊午,雍石文,皆到於未央宮之前殿。臣與太保安陽侯舜等視,天風起,塵冥,風止,得銅符帛圖於石前,文曰:’天告帝符,獻者封侯‘,騎都尉崔發等視說。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臣莽敢不承用!臣請共事神祗、宗廟,奏言太皇太後、崐孝平皇後,皆稱’假皇帝‘;其號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攝;以居攝三年為始初元年;漏刻以百二十為度;用應天命。臣莽夙夜養育隆就孺子,令與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後威德於萬方,期於富而教之。孺子加元服,複子明辟,如周公故事。奏可。眾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公博議別奏,以示即真之漸矣。
這一年,廣饒侯劉京奏報齊郡冒出一口新井,車騎將軍千人扈雲奏報巴郡發現一頭石牛,太保屬臧鴻奏報扶風雍縣發現仙石。王莽都歡迎接受了。十一月甲子(二十一日),王莽上奏給太皇太後說:“陛下現在的處境是漢王朝已經十二世,正碰上‘三七’數字的危險命運,秉承上天威嚴的命令,陛下下詔讓我暫居皇帝之位,處理政務。廣饒侯劉京上奏說,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夜作了幾個夢,夢見有聲音對他說:‘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打發我告訴亭長:代理皇帝應當作真皇帝。如果不相信我,這個驛亭裏會出現一口新井。’亭長早晨起來查看亭中,確實出現了一口新井,深入地下將近一百尺。十一月壬子(初九),節令交替正趕上冬至,巴都的石牛,戊午(十五日),雍縣的石文,都到達未央宮的前殿。我和太保安陽侯王舜等人去看時,天空刮起了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風停止,在石頭前麵得到了銅符帛圖,上麵的文字是:‘上天告示皇帝的符信,進獻的人可以封侯。’騎都尉崔發等人看到並進行解說。孔子說:‘畏懼上天的意旨,畏懼尊長輩,畏懼聖人的教導。’我王莽敢不遵照執行!我請求在服事神祗、宗廟,向太皇太後和孝平皇後奏報時,都自稱‘假皇帝’。至於向全國臣民發號施令,全國臣民向我奏報,都不要說是‘代理’。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銅壺滴漏的刻度改為一百二十度,以符合上天的意旨。我王莽一定日夜養育孺子成長,讓他能夠跟周成王的品德相媲美,把太皇太後的聲威德行傳播到各地,讓各地富足並施行教化。等到孺子舉行冠禮以後,再把明君的權力歸還給他,如同周公舊例。”奏章被批準了。大眾知道他信奉符命,指使大臣們廣泛議論,分別奏報太皇太後,以顯示正式登上皇位的發展趨勢。
期門郎張充等六人謀共劫莽,立楚王。發覺,誅死。
期門郎張充等六人策劃一道劫持王莽,擁立楚王作皇帝。被發覺後處死。
梓潼人哀章學問長安,素無行,好為大言,見莽居攝,即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日“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璽某傳予皇帝金策書”。某者,高皇帝名也。書言王莽為真天子,皇太後如天命。圖書皆書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興、王盛,章因自竄姓名,凡十一人,皆署官爵,為輔佐。章聞齊井、石牛事下,即日昏時,衣黃衣,持匱至高廟,以付仆射。仆射以聞。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禪,禦王冠,謁太後,還坐未央宮前殿,下書曰:“予以不德,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後之末屬。皇天上帝隆顯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禦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製。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始建國元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服色配德上黃,犧牲應正用白,使節之旄幡皆純黃,其署曰‘新使五威節’,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梓潼縣人哀章在長安學習,一向品行不好,喜歡說大話。他看見王莽居位攝政,就製造了一隻銅櫃,做了兩道標簽,一道寫作“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道寫作“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所謂某,就是高皇帝的名字。那策書說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後應遵照天意行事。圖和策書都寫明王莽的大臣八人,又加上兩個好名字王興和王盛,哀章乘機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裏麵,共十一人,都寫明了官職和爵位,作為輔佐。哀章聽到齊郡新井和巴郡石牛事件下達了,當天黃昏時候,穿著黃衣,拿著銅櫃到高帝祭廟,把它交給了仆射。仆射奏報。戊辰(二十五日),王莽到高帝祭廟拜受天神命令轉讓統治權的銅櫃。他戴上王冠,進見太皇太後,回來便坐在未央宮的前殿,發布文告說:“我德行不好,幸賴是皇初祖黃帝的後代,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孫,又是太皇太後的微末親屬。皇天上帝予以隆厚的庇佑,令我繼承大統。符命、圖文,金櫃中的策書,都是神明的詔告,把天下千百萬人民托付我。赤帝漢朝高皇帝的神靈,秉承上天的命令,傳給我轉讓政權的金策書,我非常敬畏,敢不敬謹接受!根崐據占卜,戊辰日(二十五日)是吉日,我戴上王冠,登上真天子的座位,建立‘新王朝’。決定改變曆法,改變車馬、服飾的顏色,改變供祭祀用的牲畜的毛色,改變旌旗,改變用器製度。把今年十二月朔癸酉(初一)定為始建國元年正月的初一,把雞鳴之時作為一天的開始。車馬、服飾的顏色配合土德崇尚黃色,祭祀用的牲畜與正月建醜相應而使用白色,使者符節的旄頭旗幡都采用純黃色,寫上‘新使五威節’,表明我們是秉承皇天上帝的威嚴命令。”
莽將即真,先奉諸符瑞以白太後,太後大驚。是時以孺子未立,璽臧長樂宮。及莽即位,請璽,太後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指。舜素謹敕,太後雅愛信之。舜既見太後,太後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複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製,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祥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後因涕泣而言,旁側長禦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後:“臣等已無可言者。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後寧能終不與邪!”太後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知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乃為太後置酒未央宮漸台,大縱眾樂。
王莽將要即位當真皇帝,先捧來各種符命祥瑞向太皇太後報告,太皇太後大吃一驚。這時,因孺子劉嬰並沒有即位,所以皇帝禦璽仍放在太皇太後所住的長樂宮。等到王莽即位,向太後請求交出禦璽,太皇太後不肯給。王莽讓安陽侯王舜規勸。王舜一向謹慎恭敬,太後平素喜歡他、信任他。王舜見到了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知道他是為王莽索求禦璽,怒罵他道:“你們父子宗族,靠著漢朝的力量,幾代富貴,不但沒有回報,反而利用人家托孤寄子的機會,奪取政權,不再顧念恩義。這樣的人,連豬狗都不吃他剩餘的東西,天下難道會容下你們兄弟嗎!而且你們自己以金匱符命當新皇帝,改變曆法,改變車馬、服飾顏色,改變製度,也應該自己另刻禦璽,使它傳到萬世,用這個亡國不祥的璽作什麼,而想得到它?我是漢朝的老寡婦,早晚就要死,打算跟禦璽一同埋葬。你們終究得不到!”太後一麵說,一麵哭泣。身邊的常侍隨從及下麵的人都跟著哭泣。王舜也哀慟落淚,不能自止。過了很久,王舜才抬頭問太後:“我等已無話可說,隻是王莽一定要得到傳國禦璽,太後難道能夠最終不給他嗎?”太後聽王舜的話懇切,又怕王莽用暴力脅迫,於是拿出漢朝的傳國禦璽扔到地上,對王舜說:“待我老死後,你們兄弟將被滅族!”王舜得到傳國禦璽後,報告王莽。王莽萬分喜悅,於是為太皇太後在未央宮漸台設酒宴,讓眾人縱情歡樂。
莽又欲改太後漢家舊號,易其璽綬,恐不見聽;而莽疏屬王諫欲諂莽,上書言:“皇天廢去漢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後不宜稱尊號,當隨漢廢,以奉天命。”莽以其書白太後,太後曰:“此言是也!”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當誅!”於是冠軍張永獻符命銅璧文,言太皇太後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後;莽乃下詔從之。於是鴆殺王諫而封張永為貢符子。
王莽又打算改變王太後在漢朝時的舊封號,更換她的印璽綬帶,但又怕她拒絕。而王莽的遠族王諫打算向王莽獻媚,上奏說:“皇天廢除漢朝,而命令建立新朝,太皇太後不宜再稱尊號,應該跟漢朝同時廢除,順應天命。”王莽把奏章呈報太後,太後說:“此話有理!”王莽於是說:“這是違背德義之臣,罪當殺!”當時冠軍人張永呈獻璧形銅片,上有符命文字,說太皇太後應稱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後”。王莽下詔接受。於是用鴆酒毒死王諫,封張永為貢符子。
班彪讚曰:三代以來,王公失世,稀不以女寵。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曆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群小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於天下,而元後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班彪讚曰:自從夏商周三代以來,無論天子或諸侯失去權勢,很少不是因為被寵愛的女人。及至王莽的興起,也是如此。孝元帝皇後王政君經曆了漢朝四世皇帝,身居國母高位,享受國家奉養六十餘年。王姓家族的眾小人世代掌權,輪換把握國家命脈,共計有五個大司馬、十個侯爵,而終於權歸王莽。君王的寶座和名號已經完全喪失,而孝元後王政君還戀戀不舍地握著一顆印璽,不想交給王莽。婦人之仁,使人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