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那聖寺
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寺。阿拉伯語al-Masjidal-Nabi的意譯。位於沙特阿拉伯麥地那城,又名先知寺。公曆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至麥地那時始建,初以椰樹幹為梁,用泥巴、幹草和樹枝搭製而成,圍牆高不足2米。經不斷擴建,至穆罕默德逝世時麵積已達2475平方米。現在的規模是公曆1848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布杜勒·麥基德費時12年擴建奠定的。公曆1955年沙特政府再次大規模擴建,使聖寺麵積達16326平方米。現有5座尖塔,其中兩座高70米;5道大門:西麵為和平門和慈愛門,北麵為光榮門,東麵為婦女門和哲布利勒(天仙名)門。大殿和走廊由232根圓柱、474根方柱及689道拱門聯成一體。殿內的宣講台有12層台階,全由大理石砌成。穆罕默德陵墓位於寺內東南角。艾卜·伯克爾和歐麥爾二位哈裏發及聖女法蒂瑪的陵墓也在寺內。
耶路撒冷遠寺
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又名阿克薩清真寺(al-Masjidal-Aqsa)。位於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城內。寺名源於《古蘭經》載穆罕默德一夜之間“從禁寺行到遠寺”。
相傳在穆罕默德複興伊斯蘭教以前,由先知蘇萊曼始建。穆罕默德傳播伊斯蘭教初期確定為穆斯林禮拜朝向。公曆638年,第二任哈裏發歐麥爾征服耶路撒冷後重修。公曆705~709年,伍麥耶王朝哈裏發阿卜杜勒·馬立克·本·麥爾旺及其子瓦利德再一次大規模修建,使寺殿高88米、長90米、寬36米,有大理石圓柱53根,方柱49根。
公曆1099年,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時將其一部分改作基督教堂,另一部分當作神廟、營房及武器庫。公曆1187年,埃及穆斯林薩拉丁·阿尤布從十字軍手中收複耶路撒冷,遂下令修複該寺,重建了殿內“凹壁”並用彩石鑲嵌,同時修飾了圓頂。公曆1948年阿以戰爭發生後,以色列占領耶路撒冷並陸續拆毀了周圍的大部分建築。公曆1969年8月被焚,遠寺許多建築均遭到嚴重破壞,屬於曆史文物的宣講台也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