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石頭,剪子,布”的趣味博弈(3 / 3)

詭計點撥

隻要人生目標的大方向沒變,有時候選擇以退為進的策略,也不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對手不會依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麵對咄咄逼人的對手,正麵與其抗爭是不明智的,有時候,你需要改變自己的行事方式,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賈複報仇雪恥的決心是堅定的,寇恂如果據理力爭,隻會引來殺身之禍。於是他退避三舍,巧妙地躲避賈複,並且用恩惠麻痹他的手下,使賈複找不到下手的機會。退讓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聰明的舉動,與其和對手鬥個你死我活,不如暫時退讓,以圖後事。小不忍則亂大謀,欲成大事必須懂得忍讓。

太史慈突圍——十句裏先有九句真話,最後的假話才有人信

棋藝高絕者從不下正中對手下懷的棋,而是設置謎局,牽著對手的鼻子走。所謂設置謎局,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達到欺騙對方的目的,使對方相信你的謊言。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在前麵做好鋪墊。

心理寓言

東漢末年,黃巾軍揭竿而起,起義隊伍日益壯大。起義軍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攻打到了都昌城下。都昌城兵寡糧少,無力抵抗起義軍的攻擊,北海太守孔融隻好率眾在都昌城中等待救援。眼看黃巾軍的圍攻越來越緊,孔融隻好讓太史慈帶兵突圍,去請劉備前來援助。

可是,黃巾軍把城圍得如鐵桶一般,密不透風,怎樣才可衝出去呢?太史慈想了好久,終於想到一個計策。第一天,太史慈騎馬持弓出了城,後邊還有幾個人拿著箭靶跟著。外麵圍城的黃巾軍見有人出城馬上嚴陣以待,準備廝殺。然而太史慈隻到城下的塹壕內,支好箭靶,往來馳射,仿佛在自娛自樂。射了一會兒,太史慈便回城去了。

一連幾天,太史慈都是出城射箭,並無突圍的跡象。圍城的黃巾軍以為他隻是出於無聊,放鬆了警惕,甚至還有少數人站著觀看。這樣過了十幾天,圍城的人對太史慈的出城射箭也都習以為常,不管太史慈怎麼射箭,他們都懶得答理,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時機終於到了。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射箭的過程中他突然躍馬揚鞭,一陣風一樣衝出重圍。黃巾軍傻了眼,沒反應過來,等他們想追趕時,已來不及了,隻能眼睜睜看著太史慈絕塵而去。不幾天,太史慈搬來救兵,解了圍城之困。

詭計點撥

由於自身實力的限製,我們有時會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麵對這種情況,坐以待斃無異於慢性自殺。這時候,我們必須改變策略,采取放煙霧彈的形式,做一些表麵看來毫無意義甚至愚蠢的事情,麻痹敵人,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擺脫不利局麵,為自己贏得喘息之機,以圖東山再起。

太史慈明白,率眾突圍是不現實的,黃巾軍的實力有目共睹,因此隻能智取,不能強攻。為了麻痹對手,他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擾亂了對手的視線。在黃巾軍對他失去警惕的時候,太史慈趁機突圍,搬來救兵解困。蒙蔽對手,虛晃一槍,趁機突圍,太史慈正是此中高手。

在競爭中,對手可能已經將你的情況摸熟,也采取了對應的策略,為了贏得主動權,你必須經常改變自己的行為,迷惑對手,才能棋高一著。否則,你若按習慣一成不變地行事,很有可能失敗。假作真時真亦假,假假真真中,讓對手無法找到你的規律,你就能成功地轉弱為強。

狐狸之死——讓別人覺得你很危險,那麼你就危險了

與人交往,並不是了解得越多越好,每個人都有不願說出的秘密、不想外人知曉的隱私。知人不必言盡,當觸犯了他人的隱私,他不會將你當做朋友,反而會將你定為危險人物。所以,別人的秘密就是你的地獄,千萬不要踏進去。

心理寓言

老虎登上森林之王的寶座後,許多動物都送來禮物祝賀。一隻狐狸為了巴結老虎,挖空心思,想辦法弄來了一條十分珍貴的波斯地毯送給老虎。老虎讓狼鋪在洞裏,一看尺寸不多不少,大小正好合適。動物們紛紛稱讚送禮的狐狸有眼光,想得真周到,狐狸自己也沾沾自喜,可是老虎心裏卻感到很不舒服。

原來,狐狸為了博得老虎的歡心,此前每次到老虎洞裏來,都仔細觀察洞的大小。因此,它送來的地毯才會合適。

後來,老虎找了個借口把狐狸殺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老虎感到狐狸的心機太重了,對自己洞的大小都能計算得如此準確,毫厘不差,那麼它對自己其他方麵的事情也一定了如指掌。老虎感到,把這樣的狐狸留在身邊實在太危險了。

詭計點撥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間,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園”。在自己的空間裏,人們不希望被打擾。但是,有些人為了討好權貴,挖空心思地打探此人各方麵的信息:家住哪裏、家裏有何人、他的喜好如何,等等,認為掌握了這些信息便可以投其所好。也有人認為,了解別人越多越深,與別人的關係就會變得越好越鐵。殊不知,你掌握別人的消息越多,他越會感到不自在、不安全,越會將你定為危險目標。所以,了解別人一定要有度,千萬不要誤入別人的隱私禁區,突破別人的心理防線,否則會惹禍上身。

狐狸是聰明的,它為了贏得老虎的歡心,每次造訪都會仔細觀察老虎的洞穴。其實,可能它的目的很單純,隻是想為老虎送一條合適的地毯,但是老虎不這麼認為,它覺得狐狸可能掌握了其他的秘密,對它來說是一個威脅,所以就找借口把狐狸殺了。狐狸的悲哀在於“成也聰明,敗也聰明”,它不懂得老虎的隱私心理,為自己挖掘了墳墓。

事實上,不僅凶殘毒辣的老虎不願意別人了解自己的隱私,就是人類也有這樣的心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曾說:“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葬記憶的小島,永遠不向人打開。”每個人都不願意暴露自己的隱私,所以對於別人的隱私,千萬不要主動打聽,也不要顯得自己很清楚、很了解。有時候即使無意間碰巧看見或知道了,也要裝聾作啞,假裝什麼都沒有注意到。

舌頭與牙齒——自以為很強大的人,往往是最脆弱的

牙齒雖然硬,但是太過剛烈,容易被磨損;舌頭雖然軟,但是柔韌,反而完好無損。做人也是如此,剛則易折,柔則長存。

心理寓言

老子的老師常樅生病了。老子前去看望他,問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麼遺教可以告訴弟子嗎?”常樅說:“就是你不問,我也要說了。”

常樅頓了頓,對老子說:“經過故鄉要下車,你記住了嗎?”老子回答:“經過故鄉下車,就是要我們不忘舊。”“對呀”,常樅接著說:“看到喬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嗎?”老子說:“看到喬木迎上去,就是我們要夠老。”常樅說:“是這樣的。”

然後,常樅張開嘴給老子看了看,問道:“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當然還在。”常樅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早就沒有了。”常樅又問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老子回答說:“那舌頭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這是柔軟的嗎?牙齒已不存在了,不是因為它是剛硬的嗎?”

常樅說:“好啊!是這樣的。世界上的事情你已經包容盡了,我還有什麼可以再告訴你的呢?”

詭計點撥

大凡聲勢浩大、張牙舞爪之人,往往是最先露出破綻的,而沉默寡言、看似柔弱之人,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實力,獲得出人意料的成就。真正的高手在柔弱的表麵之下藏著不屈的韌性,石頭是堅固的,但滴水能穿石。故老子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牙齒雖然硬,但是太過剛烈,容易被磨損;舌頭雖然,軟但是柔韌,反而無損。常樅是智者,他用牙齒和舌頭的道理告訴老子,意在讓他別太張揚,而應像舌頭那樣能伸能屈,這樣既能打敗對手,也能使自己不受傷害。

人生在世,凡世不能太過爭強,這樣可能會暴露你的弱點,也有可能讓你成為眾矢之的。張揚的人未必險惡,外表柔弱的人才是難對付的,我們要像舌頭一樣韜光養晦,使對手驕傲輕敵,以為我們軟弱無能,一點點地磨掉對方的銳氣,在其不備中將其打敗。以柔克剛是一種高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