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它不但摧毀你的意誌力,更能奪走你的生命。生活中,無論我們遇到身體的疼痛還是精神的痛苦,都要用堅強的意誌來克服,來支撐自己。隻要你自己不打倒自己,那麼連上帝也無法讓你屈服。對於意誌力堅定的人來說,任何酷刑都是不起作用的,同樣,對於心理堅強的人來說,任何困難、恐懼都是微不足道的。鑄造一顆勇敢的心,你就會無往而不勝。
裝滿石頭的簍子——給心靈減負
人的一生需要承擔很多責任,但真正使我們感到勞累的並非責任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心靈增加了負重。事實上,責任也是一種幸福,把責任當做愛和快樂的源泉,內心就充滿了快樂,也就不會感到步履沉重了。
心理寓言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失去了快樂,便去拜訪一位哲人,以尋求解脫之道。
哲人沒有說什麼,隻是給他一個簍子讓他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石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那人遵照哲人所說的去做,慢慢地走著,哲人則快步走到路的另一頭。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路的盡頭,背簍裏裝滿了石頭。哲人問他有什麼感覺。
那人說:“感覺越來越沉重。”
“這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原因。”哲人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背著一個空簍子,在人生的路上每走一步,人們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就會有越走越累的感覺。”
那人問道:“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些沉重的負擔呢?”
哲人反問他:“這些負擔是你的工作、愛情、家庭、友誼……那麼你願意其中哪一樣拿出來呢?”聽了哲人的話,那人沉默不語。
哲人又說道:“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既然難以割舍,那就不要想背負的沉重,而去想擁有的歡樂。我們每個人的簍子裏裝的不僅僅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還有責任和義務。當你感到沉重時,也許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另外一個人,因為他的簍子可能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這樣一想,你的簍子裏不就擁有更多的快樂了嗎?”那人聽後恍然大悟。
詭計點撥
作為社會、家庭的一分子,我們肩負了許多責任,這些責任既是我們無法放棄的任務,也是我們無法割舍的珍寶。生活不是旅行,可以毫無牽掛。我們背負的責任很多,工作、愛情、家庭,少了一樣,人生便是不完整的。責任是我們奔波勞碌的原因,也是我們快樂的源泉。工作是我們人生目標的奮鬥方向,家庭是我們最甘心的負擔,保持快樂的心情,在為工作、家庭努力過之後,我們才會收獲很多東西。
寓言中的主人公把工作、愛情、家庭當成了沉重的負擔,人生的行程越走越累,內心也十分苦惱。他既不想放棄,又感到力不從心。其實苦惱的根源在於他沒有保持樂觀的心態,把一切奮鬥都當做了負擔,生活就失去了樂趣。其實,高興是一天,苦惱也是一天,既然如此,為何不快樂地度過人生中的每一天呢?
把煩惱深深埋藏在心底,日積月累,你就會被壓垮。當煩惱占據了你的心靈,你的心中就沒有空間來容納生活中的快樂了。當你感到勞累的時候,就要把心裏的煩惱統統移走,多想想快樂的事情,這樣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才能走得更遠、更輕鬆。
瑪麗的心病——很多疾病,是我們想出來的
許多疾病是由人悲觀的情緒造成的,疾病戰勝的不僅僅是你的身體,更是你的精神。保持樂觀的心態,任何疾病都無法侵入你的身體。
心理寓言
有一天,瑪麗突然感覺身體很不舒服,她認為自己肯定是生病了。由於種種原因,她不想去看醫生,於是就自己去圖書館借了本醫學書來看。當她讀到介紹霍亂的內容時,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亂已經幾個月了。她害怕極了……
她很想知道自己還患有什麼病,於是讀完了整本醫學手冊。讀完書後她崩潰了,除了風濕以外,她幾乎什麼病都有!
瑪麗感到絕望,她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就按照書上的方法進行自我診斷:先動手找脈搏,脈搏竟然消失了!後來突然又一分鍾跳140次。接著,她又去找自己的心髒,好不容易找到心髒後,卻發現跳動得非常微弱。看到自己病得如此嚴重,瑪麗心中更加著急,心情也更加沉重。剛走進圖書館時,瑪麗還感覺自己是個幸福的人,可當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出圖書館時,她感覺自己已經成了一個渾身都有病的老太太。她經不起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決定去找醫生。
醫生仔細地為她檢查了一番,然後給她開了一張處方。
瑪麗拿起一看,隻見上麵寫著:“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時一次。十英裏路程,每天早上一次。不要用你不懂的事情塞滿自己的腦袋。”
原來,她隻是不注意飲食,導致營養不良,除此之外並無大礙。她所謂的那些病症,隻不過是在不良情緒和恐懼心理下產生的正常生理現象,其實這是她的心病。
瑪麗聽了醫生的忠告,照那樣做了,一直健健康康地生活著。
詭計點撥
幸福的人生應該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擁有健康無疑是人一輩子最大的幸運。但是,人是吃五穀雜糧生活的,不得病是不可能的。俗話說,病由心生,一旦人因為身體的一點變化而自我懷疑,疾病總會找到薄弱的地方作為突破口,讓你漸漸產生不適。強烈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是非常可怕的,隻要你認為自己有病,你就一定會得病。
瑪麗原本是一個幸福的人,由於身體的一點不適就開始自我診斷,進而發現自己全身都是病,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勇氣,而醫生的診斷說明她隻是營養不良,並無大礙。不良情緒和恐懼心態讓瑪麗在短暫時間內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這是多麼的可怕啊!而樂觀的心態一直讓瑪麗健健康康地生活著。樂觀與悲觀的差異就是如此明顯,自己嚇唬自己,再高明的醫生也挽救不了你。
都說癌症是無法治愈的,可現實中有很多人奇跡般地戰勝了癌症,著實令人驚訝。其實,戰勝疾病的也是病人樂觀的心態。當我們把疾病看成是無法逾越的困境時,體內的潛能就無法正常發揮,康複之路就布滿坎坷;當我們把疾病看成是一次挑戰,保持樂觀的情緒,人體的自愈力量就大得多。我們不能阻止死亡,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從而改變我們的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