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了解一下貝克的這種認知治療方式的簡略步驟。首先,貝克努力幫助患者來認識和觀察認知錯誤,直到患者可以識別出自己的哪些觀念是認知錯誤的觀念。然後,貝克會和患者一起來像設計實驗一樣,針對患者所麵對的消極生活事件和患者所認為的消極觀念做出假設和推論,看他們之間的聯係是否符合邏輯。同時,貝克還鼓勵患者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來檢驗他們的消極觀念是否符合現實的實際情況。最後,貝克指導心境障礙的患者對消極事件做出其他具有合理性解釋的多種情況,以試圖改變患者的認知錯誤,直到患者質疑之前自己的觀念,並接受新的和合理的對於事件的解釋方式。
在認知治療的過程中,蘇格拉底式的質疑問話是常用的技巧。前麵的敘述有點抽象,那一起來看個例子吧,或許更直接和容易理解些,一個即將大學畢業的抑鬱症患者在接受認知治療,下麵是從整個治療過程中節選出來的一小段談話,谘詢師正質疑患者關於他的就業前景的武斷推測,並試圖幫助患者理解他的困境會在未來得到改變或出現轉機。
谘詢師:你覺得你畢業後一定找不到工作,
是嗎?患者:是的。
谘詢師:你完全這麼認為,不會改變嗎?
患者:不會變的。
谘詢師:你覺得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事情會不會向好的方麵發展?
患者:不會。
谘詢師:你的看法也不會隨著時間改變,是嗎?
患者:是的。
谘詢師:那你在剛上大學的時候想過自己畢業的時候會像現在這樣找不到工作嗎?
患者:呃,這個,沒有。
谘詢師:但是你現在認為你不會找到工作。
患者:嗯,是的。
谘詢師:也就是說,一些事情會隨著時間改變,你的想法變了,局麵也不同了,是嗎?
患者:這個,好像是的。
谘詢師:所以,雖然你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但是有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了,是不是?
貝克的認知療法就簡單介紹完畢了。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通過人際關係療法來治療心境障礙。通過前麵對抑鬱症病因的分析,我們知道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越廣泛,他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就相對越小。在人際關係療法中,谘詢師的核心工作是指導心境障礙患者解決他們當下的人際關係問題,並和患者一起來嚐試發展新的重要人際關係。心境障礙患者所麵臨的人際關係問題通常包括一些人際衝突(比如同事之間、夫妻之間)和人際關係的喪失(比如親人或者好友離世)。發現和確定心境障礙患者在社交技能上的不足,並且幫助他們改正和提升這種能力也是谘詢師的重要工作內容。
到這裏為止,我們已經提到了通過藥物、電擊來治療心境障礙,也介紹了兩種心理療法的應用,那麼,到底哪一種方法對心境障礙的治療最有效果呢?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經典的答案來回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雖然老套了一點兒,但事實的確如此。相比較來說,使用藥物是一種見效很快的方式,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心境障礙患者都對藥物有反應。而心理療法則是慢工出細活,治療的進程並沒有藥物那樣快速,但采用心理療法確實在對增強心境障礙患者的社會功能上有著顯著的效果,並且心理治療的療效保持更具有長效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也能有效地預防心境障礙的複發。這一點有些像中醫和西醫在治療身體疾病時的不同效果。西醫見效較快,但往往不能標本兼治;中醫講求固本培元,但通常見效較慢。忽然想起一句不知道出於哪個商家的廣告詞,“中西醫結合見療效”。對心境障礙的治療也一樣,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整合的治療方案常常在臨床上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