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科西嘉少年(3 / 3)

母親萊蒂齊亞看到拿破侖的變化,感到十分欣喜。她因勢利導地教育兒子說:

“拿破侖,你現在明白了嗎?一個人光有蠻力是不行的,還要有知識、有誌向。隻有胸懷遠大的誌向,又具備了紮實的知識的人,才能征服別人,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強者。”

(三)

在拿破侖9歲時,他通過了入學考試,進入法國奧頓中學讀書。3個月後,由於祖籍為意大利古老貴族血統被法國當局承認,拿破侖又被公費送到法國的布裏埃納軍校讀書。該校是法蘭西貴族子弟躋身軍界的必經之路。就這樣,這個不滿10歲的孩子遠離父母,隻身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開始了求學生涯。

當時在法國有12所這樣的皇家軍校,專供貴族子弟接受預備教育,以便獲得軍官委任狀。每所學校大約有100名學員,其中一半為自費生,另一半為公費生。後者必須經過考試才能進入。這兩類學員都必須持有貴族血統的證明,其血統可上溯2個世紀。錄取名單由陸軍大臣確定,學校行政由教會管理。

少年的拿破侖未滿10歲就進入了布裏埃納軍校,在那裏一直攻讀到15歲。他的基礎教育就是在這所軍校裏奠定的。他聰明、勤奮,在數學、曆史和地理方麵尤為突出。他的第一誌願是參加海軍,但由於母親的勸阻,他才決定攻讀炮兵職銜。

拿破侖天性沉默寡言,說話也略帶科西嘉口音;相對於那些富家子弟,他的經濟條件也比較一般。這些都招致那些傲慢的法國同學的嘲笑,他們甚至挖苦他那頗為勉強的貴族身份,輕蔑地稱他為“科西嘉蠻子”。但這些譏諷和嘲笑反而增強了拿破侖克服困難的決心。

軍校的紀律相當嚴格,5年學習期間一概不準請假。拿破侖深知自己進入這所學校是十分不容易的,因此非常珍惜這個能夠躋身法國軍官階層的機會,學習非常努力,成績也相當優秀。

不過,軍校與世隔絕的生活進一步強化了拿破侖原有的陰沉、憂鬱和孤僻的性格。特別是家鄉被法國人強占令他油然產生一種強烈的背井離鄉之感。在學校裏,他既讓人難以接近,又不討人喜歡,總是孤獨一人,沒有朋友,沒有知己,唯一的慰藉就是學習。他也經常躲開同學們興高采烈的遊戲活動,一個人躲到讀書館中,閱讀和研究科西嘉的曆史地理,閱讀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他對弗裏德裏希大王、伏爾泰和盧梭關於科西嘉研究的書籍尤感興趣。

拿破侖精密而敏銳的思考、果斷的決策力和靈活的指揮能力,在一次與同學們一起打雪仗的戰鬥中初露頭角。

那是在1783年的冬天,大雪紛飛,皚皚白雪覆蓋了整個校園。一向不喜歡與同學交往的拿破侖突然提議大家一起到操場上去打雪仗。在遊戲中,他井井有條地組織同學們分為兩軍,並號召大家各自挖戰壕、修城堡。

拿破侖站在高築的雪塔上,俯首下邊,機敏地指揮戰鬥,宛若一位主帥在指揮千軍萬馬。鬥爭進行得異常激烈,這種模擬戰鬥甚至進行了15天之久,小波拿巴也一躍成為學校的英雄任務,同學們終於見識了拿破侖的才華,再也不敢小看他了。

5年的軍校生活一轉眼就要結束了。1784年,拿破侖以優異的成績從軍校畢業。同時,他與另外4位同學作為士官生被推薦進入巴黎軍官學校就讀。該校直屬法國王室,在法國名聲極佳。學校師資陣容強大,擁有一流的教員,課程設置了數學、曆史、地理、英文、法文、德文、製圖、擊劍等,是培養國家棟梁人才的學校。

1784年10月17日,15歲的拿破侖離開了布裏埃納軍校,在21日下午來到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