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動蕩的歲月(1 / 3)

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習慣,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與毅力。

——拿破侖

(一)

巴黎的一切對於拿破侖來說都是新奇的。不論是那一座座富麗堂皇的高樓,還是穿行在街道上遊玩的嫵媚女子,都給從科西嘉來的拿破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的學校簡直就是一座宮殿,未來的軍官們在這裏過著奢華的生活。他們仆人成群,前呼後擁;還有馬匹和馬夫,專門供軍官們騎行遊玩和負責照顧馬匹。

入校不久,頭腦冷靜的拿破侖就看出了問題。他立即向學校當局上書,指出這種教育製度是有害的,學生沉湎於各種物質享受,返鄉後就無法適應清淡的生活,走上疆場後更難以忍受戰爭生活的艱苦。所以,他強烈建議學校應讓學生做些個人瑣事,吃粗製的麵包,戒酒或有節製地飲酒,並取消那些仆人和馬夫。

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能夠提出如此獨樹一幟的見解,不能不令人佩服。

1785年2月,拿破侖的父親夏爾因患胃癌去世,年僅39歲,這讓本來就很窘迫的家庭陷入了經濟危機。為了能盡快畢業,拿破侖廢寢忘食地學習,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學完了軍校規定的3年必修的課程,順利地通過了畢業考試,並被授予少尉軍銜。

對於被授予少尉軍銜這件事,拿破侖後來說:

“我一生中最驕傲的那一刻,就是接受少尉軍官,因為今天的輝煌正是那一刻的點燃,才使我生命的航船駛入騰達的航線。”

在此次授予的56名少尉中,拿破侖名列第42名,而在證書上簽名的,正式日後在斷頭台上身首異處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當然,他當時也隻是例行公事,甚至連拿破侖·波拿巴這個古怪的名字都不屑一顧

可是,路易十六萬萬沒有想到,就是他的簽名,為這個無名小卒打開了遷升的機會。

按照拿破侖的要求,他被派往南方的瓦朗斯城的一個名叫拉費爾的炮兵團服務,因為這裏距離科西嘉較近,方便他照顧家庭。

在入團的前3個月,按照軍隊的慣例,拿破侖首先被編入軍隊,接受嚴格的訓練,從最底層的炮手做起,然後逐漸晉升為下士、中士,直到1786年元月,他才被正式委任為軍官。

父親去世後,這位年輕的少尉軍官便開始擔負起波拿巴家族的希望,因為哥哥約瑟夫好吃懶做,家裏的重擔隻能落在拿破侖的身上。所以,拿破侖在軍營中總是節衣縮食,把大部分的薪金都寄回家裏,為母親分憂,自己隻留下很少的一部,勉強維持生活。他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不容許自己有任何一點的額外開銷,比如娛樂、去酒館等。他也很少與人交往,不想也不敢想能夠進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場合。

這樣,空閑時間拿破侖就都用來讀書了。他的求知欲十分強烈,閱讀興趣也非常廣泛,對軍事、數學、地理、哲學等,都普遍涉獵,對遊記也有獨到的興趣。

拿破侖還很喜歡分析各個國家的境況。在所分析的國家當中,他對英國的興趣最濃厚,研究時間也最長。在對英國曆史和立憲過程了解之後,拿破侖在筆記中寫道:

“英國人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是多麼不同啊!”

他最喜歡閱讀的是各類英雄人物的傳記,他把這些英雄傳略看做是“汲取營養的沃土”。心懷大誌的拿破侖尤其對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充滿熱情,腓特烈大帝的偉大業績也激蕩著他的心胸。對此,拿破侖說:

“帝國的命運往往係於一人之手。”

拿破侖還會自己寫一些讀書筆記及大量的手稿,在這些手稿中,軍事方麵的研究占了很大比例。而其中最長、最有趣的手稿,則是對暴政的論述,尤其是對法國在科西嘉實施的暴政。拿破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抗議這個世界上遭受蹂躪者所實施的任何弱肉強食的暴政。他寫道:

“使用蠻力是在叢林中生存的法則,在文明的人類社會中應該隻存在理性的力量。可是現在放眼全球,暴政、壓迫和不公平隨處可見。為了反抗這一切,多少國家曆經滄桑和盛衰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