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章 謄寫後的感悟(2 / 2)

中醫是中國古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理解,他並不是單單的一種醫術,中醫與西醫不一樣,西醫是真正的醫術,哪有病治哪,而中醫其實表達的是古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哲學理解。就好像剛才說的,冬季是一個潛藏的季節,是一個積蓄的時間。這種樸素的哲學思想,其實就是古人對樹木冬季落葉的一種思考和理解。

李子信知道自己現在所走的路,與任何人都不同。這大半年來,他一直在謄寫前世梁師、古龍先生、金庸大師的武俠作品,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在不停的提高著,要知道看一本書,哪怕你看的再仔細,也沒有把書謄寫一遍後,對書的理解那樣深刻。因為在謄寫的過程中,你會一邊欣賞書中的情節,一邊在逐字逐句的理解作者寫作的原意。李子信就是這樣,他在謄寫這些武俠的時候,對武俠的理解已經更上一層樓了,已經 超越了前世就是覺得好看的那個層次。而且在寫的過程中,慢慢的他開始感覺到作者寫一本書時的狀態,也是有高有低的。

尤其是武俠,因為寫作時一般都在報紙上連載,並不是每位作家都能提前把稿子存夠的,很多時候報社雜誌社來催稿的時候,也許作家還沒有寫完,所以會有匆匆趕稿的尷尬,這種情況以古龍先生的文章為最,所以在謄寫《大人物》一書的時候,李子信就發現書中有一些情節的設計有些多餘,有些又顯得稍顯過度。但是李子信卻沒有敢改變這個狀況,他心裏明白,也許先生寫的時候,確實有一些趕稿,但是自己的筆力畢竟跟先生有非常大的差距,自己去改先生的作品,恐怕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

自己謄寫了梁師的兩本,金庸大師的一本短篇,古龍先生的一篇不是太出名的《大人物》。所以對武俠三大宗師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記得前世很多人提到梁師就說梁師武俠的缺點,比如人物臉譜化啊,不善長篇啊,虎頭蛇尾什麼的,前世的時候自己也隱隱有一些這樣的想法,但是來到這裏已經半年了,自己謄寫的最多的就是梁師的作品,所以對梁師作品的理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自己可以說那些這樣說話的人,其實錯了。梁師也許對長篇的把控確實不如金庸大師,但是人物臉譜化,虎頭蛇尾卻是不對的。

要真的說起來,在三大宗師之中,金庸大師的作品是最少的,而且大師對自己的作品也確實用心,甚至在封筆後,多次對自己的做了修訂。所以,金庸大師的作品是最耐看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邏輯問題,已經被大師多次的修訂而完善。

古龍先生可以說是三人中最有才氣的,所以先生也就有點肆意揮灑的意思,甚至讓人非常惋惜他浪費自己的才華,在先生的作品之中有非常多的人性格相似,甚至也有好幾部虎頭蛇尾,草草結束,所以這可以說是武俠的通病,畢竟你不能要求梁師三十五部之中的那麼多人物,都有自己獨立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古龍也是如此,所以雖然兩位先生的作品中會有一些“敗筆”。但是,我們依然非常懷念他們的,古龍被稱為新派武俠的宗師,梁師也被稱作是開創新派武俠的宗師。

梁師筆下的武功是帶有道德傾向的,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擊也利於防衛,還有利於修身養性,邪派武功則十分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根基紮實,邪派武功則進展神速,但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由於這種原因,造成了梁老筆下的武功既精彩又單調.比起金庸有所不如。

但是我們一樣要考慮當時的社會形式,梁師是在什麼報紙上刊登自己的?是香港的《大公報》!梁師在一九四九年經人介紹進入大公報,出任編輯。當時新中國剛成立,《大公報》立即發表正式聲明:擁護新中國政府!也正是在《大公報》的這份經曆,使梁羽生日後創作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中國台灣地區以及海外遭到封殺。所以當時很少有人敢改遍梁師的作品,怕影視遭到封殺,這也大大的減低了梁師作品的影響力。尤其是作為一個左、派作家,梁師的作品中,很多東西是不能寫的,就想記者采訪時梁師說的一樣:象韋小寶那樣七八個老婆的事情,我的裏是不可能出現的,我的裏麵常常是一對男女談戀愛,晚上兩個人相對,談話談到天明,始終不羈一亂的。就這,也已經是走鋼絲了。

梁師少年時跟隨武師學武三個月,憑借這一點武功,他寫了一千萬字的武俠,他奉行“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道德觀念,“文心俠骨,統攬孤懷”是他一生追求的風骨。

梁師給自己有一副對聯“俠骨文心,雲霄一羽,孤懷統覽,滄海平生。”正是他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