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章 原來是你(二)(1 / 2)

皇帝這種事情,不是縱向對比的,而是橫向對比的。

打個比方說,李世民的時候中國強盛,周邊遊牧民族不敢犯,稱其為天可汗,是明主!再比如康熙、乾隆,他們在國內大殺四方的時候,難道不知道明朝的時候,歐洲的艦隊就已經航行到了中國?老古人早就說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個道理到了清朝他們還不明白嗎?嗬嗬!看樣子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就是一個遮羞布。

李子信也了解過這個世界一些皇帝的事情。

早在乾隆年間,朱氏祖宗朱八一留學英國,當時有誌之士均在國內要求共和,清政府哪裏管你這個,堅決鎮壓。歐洲在當時已經產生早期的民主運動,所以國內斷章取義也都以“民主”二字鬧騰。朱八一回國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但是他的運氣極好。一是他宣稱自己是明成祖朱棣後人,取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另外,由於當時一股大的造反軍隊“褚家”沒有後人,朱八一娶了褚家的長女,並且答應自己一個兒子姓褚,爭取到褚家的支持。

朱八一當政開啟民智,打開過門,接受西方文化,勵精圖治,真的是一個好皇帝。從這一點看朱家對國人是有恩的!

但是從朱八一到現在都已經接近三百年了,你能說朱家的皇帝都是好的嗎?

嗬嗬!這個問題難說。反正最後的結果是二戰以後,朱家宣布退出政壇,以“民主”為主張的聯邦黨也在國內站了一席之地。現在的國內名義上是以內閣為最高領導。

李子信想了個透徹,那麼這樣說的話,豈不是褚飛秦其實與朱亞潔是一家人。怪不得他那樣的人傑也會在朱氏任職,那本來就是人家自己的公司。隻是褚飛秦與朱亞潔的關係……?

李子信胡思亂想的時候,大家已經漫步到了街上。

“子信覺得石市應該怎樣發展?”

聽到這個問題李子信有些頭大,上次朱一行就問這個問題,自己沒有回答,這次怎麼還是這個問題。正在李子信難受的時候,聽到身後一個聲音,說道:“怎麼?我們的大才子不會回答?還是不想回答?”

李子信苦笑,轉頭看著和歐可馨聯袂而來的朱亞潔,“亞潔你和可馨一起逛街啊?”

朱亞潔圍著他轉了兩圈,嗤之以鼻的說道:“有什麼說的就說!轉移話題的伎倆還是少在我麵前用的好!”

”倒不是轉移話題,任何一地的發展都離不開周邊環境,所以有因地製宜的說辭。冀州本來就在京津唐的三角地帶,又是自古以來的戰亂之地,武風盛行、民風彪悍!無論什麼人做國家高層都不會答應大力發展冀州的,冀州畢竟離京都太近了,有些避諱不可避免。所以實際上冀州的發展,隻能依托京津唐三地,做他們的後勤供應基地而已。”

李子信一句話就道出了冀州發展的根本,其實從前世冀州的發展就可以看出,冀州是作為京都的一個屏障來發展的。他不可能成為經濟中心,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政治中心,所以他隻能居於輔助地位,為周邊的一線城市提供助力。

朱一行的臉色有些黯然,“國家發展需一以貫之,一地發展又有何不同!聯邦黨和帝黨爭鋒,卻是以國民的利益為犧牲,我就要調去湘省了,才來冀州一年,真是有些舍不得啊!”

“爸爸無需擔心,湘省巴陵一線也是著名的國內二線城市。以爸爸的才能,必能治一地如烹小鮮。難不成那些人還敢降爸爸的職!不是小看他們,恐怕他們還沒有那樣的能力。”

朱亞潔的話,說的鋒芒畢露,李子信還從來沒有看到她這樣的一麵。

朱一行搖了搖頭,“生在皇室,不僅要承擔皇室的責任,同樣要旅行義務。聯邦黨一直在鼓吹去皇帝論,我作為一個朱家子孫,幫不上忙便罷了,總不能再給家族增添麻煩。”

朱亞潔也不知道跟父親在這件事情上談論了多少次了,知道自己無論說什麼都不可能說動父親。她看著李子信,眼淚汪汪的,希望他說句話,哪怕讓父親好受些也好!

李子信苦笑,這個朱亞潔還真的是麻煩,皇帝家的事是好參與的嗎?但是他不參與又能如何?

“伯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孟都這樣說了,我們也隻能照辦啊!”

朱一行聽出了他的無奈,啞然失笑,自己的這個閨女看樣子不隻是在家裏厲害,在同學之間也是談之色變啊!不然的話,子信這樣聰明的人,又怎麼會說這樣的話。恐怕也是讓自己的女兒折騰的沒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