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
地球儀
汗可殺菌
為了尋找新型抗生素, 科學家們可謂想盡了辦法,例如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用人體汗水提取出了有效藥物成分。他們發現,人體汗腺分泌的人源性多肽能夠穿過病菌的細胞膜,更有效地殺死致命感染病菌,病菌幾乎無法抵抗這種物質。他們認為,用人源性多肽分子製作的新型抗生素可以用於殺死結核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杆菌。
(蘇嬋雲/譯)
多巴胺與優越感
日本千葉市國立放射研究所的生物學家發現了人類自信的來源。數據表明,人類“自我優越感中樞”位於前腦和紋狀體,這裏聚集著能夠接收多巴胺(一種傳遞開心、興奮感的腦內分泌物)信息的神經元。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長長的神經鏈。多巴胺受體有一種神經元與快感中樞相連並能夠表露情緒,因此生物學家推測這條神秘的神經鏈還可以調整對自我的評價並引發優越感——當然,這優越感有時不一定是真的。通過實驗,他們發現了誌願者自我評價與多巴胺神經元之間的直接聯係:人的自我評價越高,滿足度越高,就意味著消耗掉的多巴胺越多,大腦內部的多巴胺越少。(蘇嬋雲/譯)
泰坦尼克-2
澳大利亞億萬富翁克裏夫·帕默爾決心還原重量級輪船泰坦尼克號,不是1:1000的縮微模型,而是完全按照當年的尺寸1:1地進行重造。這個複製版輪船不論是從外部還是內部都與原版的相似度高達98%,區別在於新版泰坦尼克號不是老版那樣的蒸汽發動,而是采用柴油發動機,還增加了很多如空調、無線網絡之類的現代化設備。有了前車之鑒,帕默爾尤為注重安全問題,為泰坦尼克-2配備了大量優質的救生船。造船工作已經在中國開始了,預計2016年下水起航,從英國駛到美國。雖然距離完工還有很久,據帕默爾稱已經有不少人表示願意支付上百萬美元乘坐頭等艙了。
(蘇嬋雲/譯)
多利的小豬弟弟
曾因培育出全球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而名噪一時的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近日又有新突破,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宣布他們通過一種比克隆簡單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一隻轉基因豬仔,從而使轉基因肉類的研究往前進了一步。這隻名為“豬26”(Pig 26)的豬仔是羅斯林研究所在4個月之前培育出來的,科學家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對其基因進行了重組,將非洲野豬的一段基因植入到這隻豬仔的基因中,從而在不使用任何抗菌素抗性基因的情況下,讓它具備了對非洲豬瘟的免疫力。研究者還表示希望能將這項新技術應用到牛羊等其它家畜上,以幫助這些動物獲得對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蘇嬋雲/譯)
太空中的動物園
2013年4月,一個俄羅斯運載火箭攜帶著100多隻小動物組成的動物園進入太空,其中包括45隻蒙古沙鼠、20隻蝸牛和15隻壁虎。“我們的迷你動物園在地球上空575公裏處旋轉。”俄羅斯航天部門負責人波波夫金說。這次行動主要研究這個高度的太空射線和長期失重狀態對動物的影響。另外,在太空暢遊的還有40條小麗魚,它們身負一項重要的任務:幫助研究者更好地研究各種旅行疾病,比如為什麼有的人會暈車或暈船,而在這一點上魚和人非常類似。
(艾可/譯)
巨型蝸牛之戰
這一切聽起來就像一場沒有絲毫新意的恐怖電影,但是,對居住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人們來說卻是真實的噩夢——他們和巨型蝸牛展開了一場苦戰。這種叫褐雲瑪瑙螺的蝸牛身長20厘米,有大型家鼠那麼大。它們半夜出來覓食,把遇到的一切東西啃光光:不管是水果還是昆蟲屍體,含鈣岩石還是汽車輪胎。而且,和這種黏糊糊的動物或者哪怕隻是它們吃過的植物接觸,都會對人體產生危險,因為它們能夠傳播腦膜炎病原體。這種大蝸牛能夠活9年之久,且缺少天敵,能夠毫無顧忌地繁衍生息。目前美國政府規定,飼養和放生這種蝸牛都將被施以罰款和監禁的處罰。 (艾可/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