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考慮到自己還要經常的外出,但是他現在至今也沒有一個合法的身份,如果以後被官府發現了話,他可真是有嘴都說不清了。在再三思量之下,李耀祖就當麵找到朱東家,隨意為自己編了一個以前身世頗慘的境遇,請他出麵到太原府為自己辦理一個入戶登籍的手續。
在聽了他的這個請求以後,由於現在正是用的上這個小子的時候,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所以朱老家也就免為其難的,花了一筆重金,著實上下好好的打點了一下官府裏的人,這才為李耀祖重新確立了身份,從而以後也就是一直叫李勝了。
由於這小子頭腦精明,又能吃得了大苦,還經常性的外出打探周邊省市的大米市情況,很是為店裏狠狠的賺了一大筆的錢,這到了第六年的年底,已是迅速的成為了店裏的二掌櫃的了。
為了能夠尋找了新的米源,他更是經常性的帶著店裏的幾個夥計是南來北往的不停奔波勞累著,其實更多的也是在悄悄的查找著自已的父親,當年是如何船毀人亡於長江的事情,當然了他也在查找著崔家的下落。
在他的苦心經營之下,終於是又將朱家原先的生意擴大了近十倍還多,使之在十年之後,就迅速的成為了整個山西最大的糧商之一,而此時的李耀祖也已經整整的三十歲了。
大東家朱得財在看到自家店裏的這個二掌櫃是如此的盡心盡力之下,也是深為的感動,早在一年前就又升這小子又做了米行的大掌櫃的。
尤其在看到李耀祖至今還是獨身一人,他就主動的找到了媒人,準備為李耀祖好好的娶上一房媳婦了,卻不想這個李大掌櫃的卻是沒有賞這個臉,而是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以後再說吧!
在驚詫於這李耀祖這完全違常人生活的情況,朱得財隻得是放棄了替他張羅一個老婆的美意了。其中在李耀祖的心中,他對崔雪涵的情感就一直沒有斷過。這些年裏他走遍了大江南北,不就是要借著找尋新米源的機會,從而去打探崔家的消息嘛,隻是非常可惜的是,這崔家就好像從這個世上消失了似的,任他是費盡了心思,也是根本沒有找到哪怕是一點點的線索。
這些年來他也一直有意的接近官府的一些人,從而非常隱秘的打探著自家和崔家的消息。經過多方的查證,他也是沒有找到自己父親當年沉船人亡是被仇家陷害的證據,這也讓李耀祖心裏報仇的念頭是慢慢的放下了。
雖然有關崔家的消息也是一無所獲。但唯一可喜的就是,崔家這十年以來,顯然是逃過了官府的層層嚴密追捕,至今都沒有被抓住的消息傳出。始終放不下這個心結的李耀祖,終於是沒有成家,直到他四十左右的時候,光是在這個朱家每年得到的分紅,就已經是相當的可觀了,更何況,他暗中還在經營著自己的米行,也同樣是發了一筆大財。
後來在嘉慶十四年,他又隨著大商船南下揚州,卻不想是在它的周邊地區意外的發現了一個大的糧倉,也就是素來魚米水鄉之稱的小城興化,這裏的早點更是讓他大開眼界。
綿長曲折的街道上都鋪上了厚重的青石板,在風景獨好的八字橋下,河邊更是遍布高大的楊柳樹,隨風垂下無數綠絲,路人下得八字橋來,走不上幾步路的樣子,在橋東的不遠處,就長年開有幾家酒樓。
早上就有各式的茶頭、蒸籠點心之類的美食,不但外形看上去花巧美觀,而且口感很好,確實是比較實惠,再泡以一杯龍井茶上來,更是讓水鄉人在每日的清晨,都能沉浸在一種文化飲食的濃濃氛圍之中。至於中午和晚上的宴席,更是美食眾多,這讓第一次來興化的李耀祖更是吃的滿心舒暢和喜悅。
除此之外,興化這裏的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變化非常明顯,而豐富新鮮的水產品更是常年都有,活魚小巧有虎頭鯊、昂刺等,大到桂魚、白料、青魚等,更有那活蹦亂跳的的青蝦,用水鄉特製的大麥燒酒水淋上一遍,再佐以生薑等調料,生吃起來,那口感真是都要美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