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英等國如何經營國家形象(1 / 2)

美英等國如何經營國家形象

環球視窗

作者:齊魯

很多國家都會在特定時期通過多種形式在國外宣傳自己的國家形象。比如德國在二戰之後,美國在“9·11”之後,都曾通過不同形式來展示國家形象,目的是改變國外民眾對他們的不好的看法或者誤解,樹立新的形象。除此之外,日本、韓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也都進行過國家形象的推廣,以增進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

至於推廣的方法,很多國家專門成立了國家形象委員會來推廣國家形象。此外,文化輸出及名人代言等也被普遍采用。

美國:讓娛樂界發揮作用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不久,美國主要媒體高層多次同白宮官員會麵,包括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的顧問羅夫,討論如何讓娛樂界發揮作用改變美國在海外的形象。他們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利用“軟實力”,在外國觀眾當中擴大美國電視和電影的影響,影響公眾輿論。“軟實力”是指軍事力量之外,美國在全球的影響。

媒體和娛樂界得到了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宮卻沒有達到目的。近10年來,美國流行文化尤其是電視,在全世界更加走俏。但美國的公眾形象卻沒有得到改善,文化流行沒有帶來“新朋友”,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吸引力在下降。

德國:客觀介紹自己贏得尊重

二戰時的法西斯劣行使德國國家形象蒙受極大損失。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德國不僅扭轉了惡名,還在歐盟和全世界範圍內樹立起了良好的國家形象。德國始終致力於全麵客觀地介紹德國,不回避二戰中對本國及世界人民所犯下的罪行,這是德國獲得世界人民認可、並受到尊重的重要原因。

德國人非常重視國家形象宣傳,組織“德國文化年”,資助藝術、影視、圖書出版、戲劇、音樂、體育、文物保護、宗教等領域的對外活動,加強與民間文化機構的合作,這就是德國人所做的努力。我們所熟悉的歌德學院,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德國人在世界各國眼中,一方麵是理性、高效的,另一方麵又是死板而沉悶的。為了改變各國人民的看法,德國在2006年世界杯的時候,將大會會徽設計成三個伴著世界杯獎杯張口大笑的笑臉,希望向世界傳達出幽默而快樂的德國人形象。

英國:首相充當形象大使

英國於1997年提出發展創意產業,目的是為了改變在世人心目中的老朽沒落帝國的舊形象,重塑其在發達世界的核心競爭力和時代強者的形象。

為了推動英國創意產業在全球發展,促進中英兩國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強化國家品牌形象,建立長久的、積極的夥伴合作關係。2003年4月到2004年1月,由當時的布萊爾首相親自充當形象大使,英國文化協會和英國駐華使館以“中英共創未來”為主題,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大城市舉辦“創意英國”宣傳活動,將現代英國在各個層麵的創新成果以及現代英國人的革新意識與創造精神全麵展現給中國人民。

法國:文化外交成為國家戰略

在一向注重文化傳統的歐洲,文化就是其形象代表。

如今,法國的文化外交隊伍已十分龐大,涵蓋教育、文化、經濟等多個領域,其網絡遍布上百個國家。除了駐各國使館的文化處外,法國目前已在91個國家建有151個文化中心。這些中心被稱作體現法國“軟國力”的核心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