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古關係:“化敵”易,“為友”難(2 / 3)

2015年7月19日,一名古巴女子身著美國國旗圖案的服裝走在哈瓦那大街上。

正常化的“第一階段”已結束

伴隨美古建交和設館,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的第一階段已經接近尾聲,這一階段兩國關係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曆史性突破,其基本特點是“美國采取主動,古巴協同配合”,雙方都急於抓住難得的“機緣”和“巧合”在奧巴馬為數不多的任期內推動兩國關係的突破,“正常化”速度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奧巴馬憑借其智慧與勇氣邁出了關鍵一步,不僅獲得了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一致讚譽,也為自己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被外界視為“奧巴馬主義”的重要體現。而古巴政權首次得到了美國認可,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的外交孤立,在此帶動下,歐盟“外長”、日本首相、法國總統接踵訪問古巴,企業代表團緊隨其後,古巴外交局麵煥然一新,經濟發展困境有望得到紓解。兩國關係的改善也得到了兩國民眾的支持。“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67%的美國民眾支持美古關係緩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針對古巴民眾的民調顯示,97%的古巴民眾支持美古關係正常化。在古巴年輕人中,一股“奧巴馬熱”正在興起。可以說,第一階段的美古關係正常化成果已經超過了各方預期,美古兩國“各取所需”,實現了雙贏。然而,在為之驚喜和歡呼的同時,需要看到,以建交和設館為標誌,美古關係正常化過程中最容易的幾個步驟已經走完,未來,兩國將在徹底結束貿易禁運、關閉關塔那摩集中營、美國對古巴進行經濟賠償及美國放棄對古巴的民主化項目等敏感議題上討價還價,兩國關係將逐漸步入以博弈、交鋒、波動為主的新階段。

由於第一階段的緩和主要遵循了“先易後難”的原則,缺乏國會支持的奧巴馬總統通過靈活運用行政手段完成了這些步驟。法律框架下的整體製裁和行政命令下的局部“特赦”,構成了奧巴馬所謂的“放鬆對古製裁”的一大特色,而製約美古關係正常化的根本問題——廢除相關製裁法案的問題未有任何突破。以美國遊客赴古巴旅遊為例,如今,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美國公民在古巴旅遊仍然是非法的,但是奧巴馬通過行政命令將“赴古巴探親、學術交流、采訪、從事人權和宗教活動等12類活動”排除在法律限製之外。這種形式的放鬆製裁頗有“打擦邊球”的意味,且象征意義大於實際內容。雖然名義上美國飛往古巴的航線已經合法化,但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美國飛往古巴的每一架航班都需要經過“特別許可”。雖然美國聲稱放鬆了對古巴的金融製裁和貿易製裁,但根據1996年克林頓簽署的《赫爾姆斯-博頓法案》,美國公司和古巴之間的大多數貿易仍然是非法的,外國企業對古巴的投資也仍然受到該法製約。美國要徹底廢除對古巴的製裁法案必須通過國會,總統發揮作用的空間有限,美古雙方都明白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