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活篇——現實生活中的博弈策略(3)(3 / 3)

孩子,捧在掌心上的小皇帝

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傷透了心,以致不得不去找心理問題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係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從此以後,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了?夫人點了點頭。

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打碎了一隻碗,從此以後,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稱是。

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你嫌他笨手笨腳了,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

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為他謀得了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湊近專家問,您怎麼知道的?

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夫人問,以後我該怎麼辦?

專家回答,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記:教育好孩子的101種方法中提到的一個例子。這個事例說明了什麼問題?教育學家說這是教育的失敗,是母愛的泛濫而形成的溺愛;心理學家則會認為這是“戀母情節”造成對母親的依賴。如果從博弈的角度來看,這卻是一場長期“一邊倒”的博弈,其最終的結局是一場雙輸的零和博弈。

案例中,母親總是把兒子看做長不大的孩子,為孩子代勞一切,從而從一根鞋帶開始,一步步滑向“深淵”,致使孩子將來都無從適應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是不斷地“付出”,孩子是心安理得的享受,所以,這是“一邊倒”的博弈。隻是母親和孩子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進行一場博弈。作為母親,她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快速成長,所以她什麼都包辦代替;作為孩子,他把一切認為理所當然。短期來看,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孩子那些微不足道的問題,在母親手中是“迎刃而解”的,所以這種一邊倒的“合作”博弈惡果顯示不出。但長期來看,當這位母親對長大的兒子遇到的問題已經無能為力了,而兒子除了依賴母親也不會尋找別的辦法,他們必然引發激烈的矛盾和衝突,所以,母親與兒子的博弈最終的結局是一場雙輸的零和博弈。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家庭的希望。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父母們都會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孩子,但越是這樣,我們的父母親們越要清醒地認識到,你們與孩子除了血緣關係,還有一種博弈關係,要與孩子形成合作性博弈,就要從小用正確的方式教育教導孩子。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形成合作性博弈的幾率也就越大。有許多家長,特別是初為父母者,往往認為孩子尚小,不懂事,早期教育作用不大,等到長大再教也不遲,結果是縱容遷就孩子,養成諸多惡習,最終與父母走向對抗,形成一種非合作性博弈,真是令人心酸。

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取決於父母是否正確教育,如果一廂情願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明白,一味姑息縱容,無異於在培養一個個現在家庭的小皇帝。缺乏健康心態的小皇帝必然是趾高氣揚、惟我獨尊。這時候父母希望他們“聽話”“合作”就不再可能了,因為他們的關係已經從家長與子女的關係變成了“君臣關係”,他們已經沒有平等合作博弈的基礎了。

為了孩子的將來,也為了自己,善良的父母們,請你們多點理性,少點衝動,不要老是把你們的孩子捧在掌心,讓他成為騎在你們頭上的“家庭小皇帝”吧。

文1:“家庭小皇帝”是如何產生的

文2:初為父母者,認為孩子小不懂事,縱容遷就孩子,養成諸多惡習,最終與父母走向對抗,形成一種非合作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