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以後,小謝便漸漸成了公司主要拍攝任務的執行者。不久,老徐因事辭職了,首席攝影師的位置也就由小謝來擔任了。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小謝的攝影技術絕對不會和老徐的相差太遠,因為小謝一走進酒店就發現他們帶的相機不適合采光,但是小謝並沒有張揚出來,而是低調地保持沉默。因為他知道,隻要老徐開始拍攝,就會發現這個問題。他也沒有料到老徐居然會向他“求助”,麵對如此執著的老徐,小謝誠心誠意地“展示”了自己一回。事後,小謝並沒有不知天高地厚,相反當老徐讚揚他的時候,他卻對老徐執著的工作態度表示無限敬佩。
二人彼此互相“求助”、“示弱”,從而營造了愉快輕鬆的合作氛圍,小謝也從最開始隻是做一些雜活兒“進步”到漸漸獨立執行拍攝,到最後竟還成了首席攝影師。
有能力並不一定都要使出來,懂得適時地沉默裝傻,再適時地亮出自己的“法寶”,這樣的聰明人才能在同事中贏得好口碑,獲得好人緣,受到上司的青睞。
不求助=拒絕進步
職場中有不少人會有這樣的心態:我和同事是在同一個級別,我若向他求助,豈不是向他表明我的能力比不上他嗎?他若誠心誠意地教我也罷,若假托也不知道,背地裏還把我的弱項告訴別人,這樣一來,我的弱點不就曝露在大家麵前了嗎?
其實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妨這樣想,既然已經知道那是自己的弱項就更應該即使地學習彌補,讓弱項變成強項,當你的能力提高了,別人還有理由嘲笑你嗎?至於擔心同事不會誠心誠意地授教,你要相信辦公室裏那麼多同事總有一個會樂意告訴你方法的。
如果你始終不願意向其他同事求助,那麼就等於你在拒絕讓自己進步。你不進步,自然會有別人追到你前麵去,到時候獲得上司青睞,得到晉升機會的人就不是你了。
A單位的外貿部有兩位年輕人,一位是日語翻譯,一位是英語翻譯。這兩個年輕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風華正茂,在單位領導的眼裏,兩人都是未來的外貿部經理候選人。對此,兩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較勁,你追我趕。
單位原先有日商的投資,因此單位經營層經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當然,那位學日語的年輕人經常在公開場合露麵,而負責英文翻譯的人在幫助打理日商的工作時因語言不通,常常需要去向日語翻譯請教。一時間,日語翻譯在單位的影響力遠遠高於英語翻譯。
英語翻譯坐不住了,心想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他肯定會處於劣勢,失去很好的晉升機會。於是,他決定憑著大學時選修過日語的基礎,暗暗學習日語,準備超越對手。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學日語是在暗中進行的,他幾乎把業餘時間都花在了日語的學習上。幾年過去了,他擁有了一張日語等級證書。他開始嚐試著與日商進行會話,幫助營銷員處理一些日文的翻譯任務。
同事們十分佩服他掌握兩門語言,他自己也有一種成就感。但就在他翻譯澳大利亞商人的貿易合同時,把關鍵詞給翻譯錯了,給公司造成10萬美元的損失。雖然事後公司通過談判,挽回了部分損失,但公司董事長為此十分震怒。
他也十分內疚,但實在想不明白,怎麼會犯這樣的失誤呢——那個關鍵詞並不是多生僻的單詞。反省再三,他醒悟過來,幾年來,自己隻顧著學日語,早已疏於對英語詞彙的充實和溫習,發生失誤是不可避免的。他在自己的專業上敗下陣來,而且他的日語即使再怎麼苦學,也無法達到日語翻譯的水平,想到這裏他後悔莫及。
其實英文翻譯就應該堅守自己的專業語言,而負責到有關日文的文件時,隻要向日語翻譯的人求助即可,畢竟英文翻譯要接觸的工作還是以英文為主。可是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日語,到後來竟怠慢了本職語言的學習,從而導致了後來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優勢,還給公司造成了損失,遭到上司的批評,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一個人想擊敗對手,往往會忘了自己的優勢,卻沿著對手的思路進行思考,照搬照抄別人的做法。但是,一個走“抄襲”道路的人是根本無法進入別人最為熟悉也最有優勢的領域的。因此向別人求助、學習,無疑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既不會失去自己的優勢,還又能給自己增加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