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無可奈何地苦笑著說:
“話是這麼說,但首相閣下,您這樣做會給我肩上增加沉重的責任。”
見丘吉爾的意誌如此堅決,艾森豪威爾隻好派他的參謀長史密斯將軍去晉見英王喬治六世。喬治六世聽到丘吉爾這個衝動的念頭後,對史密斯說:
“溫斯頓的問題由我來處理。”
幾天後,喬治六世召見了丘吉爾。國王對他的首相說:
“如果您決心參加戰鬥,我也有義務與您一同參戰。”
丘吉爾嚇壞了。如果國王在戰爭中有何閃失的話,他可擔當不起。因此,他隻好放棄了親自參戰的念頭。
(二)
由於戰役規模比預先設計得要大得多,盟軍推遲了實施“霸王”計劃的時間。直到1944年6月6日,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才打響。
盟軍的登陸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經過一天的激戰,從海上登陸的英國和加拿大部隊已達到75215人。他們在寬約40公裏的正麵上向縱深突入了6-10公裏。成功登陸的美國部隊也達到了57500人,雖然他們在“奧馬哈”灘頭的登陸行動不大順利,付出了3000餘人傷亡的代價,但在“猶他”卻站穩了腳跟。與此同時,兩個空降師也正在鞏固陣地。
戰鬥進行到6月12日之時,盟軍已初步在80公裏寬的正麵上建立了統一的登陸場,並在同一時期輸送了32.6萬名官兵、5.4萬輛車輛和10.4萬噸軍用物資上岸。雖然從登陸場的縱深來看,盟軍的登陸場縱深為13-19公裏,平均每晝夜的前進速度僅為1.9-2.7公裏,但盟軍已立住了腳跟,德軍在西線的敗局已定。
8月21日,盟軍攻占了巴黎。8月25日,自由法國的將領勒克萊克將軍奉命光榮地接受了德軍的投降。從此,被德國占領達4年之久、有法蘭西榮譽之稱的這一偉大城市解放了。巴黎的解放,也標誌著“霸王”行動的結束。
8月26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發布的簡報說:
“兩個半月的苦戰,最終使嗜血的德軍傷亡慘重,支撐不住。因此,歐戰結束近在眼前,幾乎唾手可得。德國陸軍在西線已土崩瓦解,巴黎再次回到法國人的懷抱,盟軍正以排山倒海之勢朝著第三帝國的疆界挺進。”
隨著對德作戰接近尾聲,丘吉爾於9月再次抵達魁北克,同羅斯福商議戰後重建事宜。10月,丘吉爾又去莫斯科同斯大林會談。丘吉爾受到熱情的款待,但由於各自的利益問題,兩人的會談並不愉快。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了新一輪的會談,商討戰後重建及對日作戰等事宜。這次會談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為戰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抗埋下了隱患。
但不管如何,戰爭的主動權已完全掌握在盟國手中。4月20日,蘇聯紅軍在朱可夫元帥的指揮下開始炮擊柏林。次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從東麵、北麵,烏克蘭第一方麵軍從南麵和東南麵向柏林突擊,在郊區展開激戰,並衝入市區。
在紅軍的猛烈攻擊下,柏林的防禦迅速土崩瓦解,大量德軍官兵喬裝出逃,甚至連指揮官也跑得無影無蹤了。希特勒在這一刻絕望了,他尖叫道:
“這就是末日了!每個人都背叛了我。除了背叛、撒謊、腐化和怯懦之外,沒有別的!一切都完啦!”
4月28日晚,希特勒在地下室裏收到消息:朱可夫的部隊已經離總理府隻有一條街了。希特勒意識到,他和第三帝國的末日來臨了。希特勒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後的決定——在黎明時與他的情婦愛娃·布勞恩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