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躬耕海洋 促進人類健康
創新之路
作者:謝更好
我國西部的甘肅省會寧縣是三軍會師的地方。這裏是國家級貧困縣,卻因每年培養出很多大學生而成為西北教育名縣、高考狀元縣。貧窮,限製了本地孩子的發展,貧窮,也鑄就了這些孩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出生在會寧縣的徐仰倉就是這樣一個縮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徐仰倉自求學以來人生道路百轉千回,1984年考入西北師範大學,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法繼續深造,便在家鄉中學任教兩年。自強不息的他在攢足學費後,於1990年考入河北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貧窮仍然是他的攔路虎,1993年碩士畢業後他又來到自己的家鄉——甘肅農業大學任教。遙遙五年邊工邊讀後,他再次破繭而飛,相繼通過了蘭州大學的博士學位答辯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後出站答辯。歌德曾說,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變為甘美。2004年他來到被譽為“鹽業黃埔”的天津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從研究高等生物的大門跨入海洋微藻的殿堂。麵對跨越,為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他於2008年到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Birgitta Bergman教授的實驗室再次學習和交流一年多。
立足藻類,科研創新一枝獨秀
輾轉多年,作為保健品行業的專家,民眾的健康一直是徐仰倉最為關注的。他先後主持國家級、天津市等課題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在人體碘的補充及測定、小球藻的破壁、視疲勞的緩解等方麵形成了可應用的成果。
碘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但過高、過低都會引起病症。成人每日的碘攝入量約為120微克,怎樣才能科學補碘?徐仰倉和他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簡易的碘檢測方法,並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該技術,人們可自行檢測自身的碘含量,隨時調整攝入碘的劑量。另外,他們還發現有機碘的安全性是無機碘的1.67萬倍,而我國目前主要以無機碘補碘。為此,他們發明了一種富集有機碘的養殖技術,該技術可以使杜氏鹽藻的生長速率提高40%50%,藻體內有機碘含量達到110.6mg/kg幹重。該技術已經應用於實踐,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安全性更高的補碘途徑。
小球藻是保健品及藥品的良好原料,但通過研磨、機械勻漿等方法破碎其細胞壁,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鑒於此,徐仰倉和他的團隊研究出了一種微生物破壁方法,通過固定化技術將綠色木黴和黑曲黴整合,利用微生物分泌的纖維素酶破碎小球藻細胞壁,破碎率達90%,活性物質的損失率低於5%。該方法可以延伸到破碎花粉細胞壁。
目前,視疲勞已是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重要病症。徐仰倉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眼內的氧自由基含量增高,後者將損害睫狀肌、視網膜等組織,導致視疲勞症。據此,他們研製出了“海洋牌莓藻軟膠囊”,該膠囊具有緩解視疲勞的功效,目前已通過國家檢測部門的檢測,該膠囊的衛生學、穩定性、功效成分、動物毒理性、人體功能學等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現已申報國家藥監局保健食品批文。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便可造福廣大視疲勞患者。
科研是枯燥的,更是神聖偉岸的。他孜孜以求躬耕科研,用知識的卓越引領時代的發展,用智慧的思考鑄就社會公益事業,為人類身心健康事業做出貢獻,這是一位科學達人具有的無私精神,更是一位來自鄉村的追夢人對苦難的感恩,對貧窮的洗禮與告捷。徐仰倉一路芝麻開花節節高,願他一生都是如此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