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臨陣倒戈(2 / 2)

趙洵道:“好罷,此事就算你講清楚了。我再問你一句:除了劉德坤而外,朝中還有誰得了你的好處,答應替你張羅此事?鄭大人也參與了麼?”

此時蒲開宗對榮王已是徹底拜服,再壓根兒不去考慮榮王能否在政爭中勝出,似乎便選擇盲目信任榮王的手段了,當下毫不猶豫地道:

“並無鄭大人在內。劉德坤幫我引見了朝中另外幾位大人,分別是……”

暮色漸沉,一群銀鷗從湖麵上掠過,啁啾相鳴回巢棲息而去。

大宋嘉定二年十月的一天,又在表麵上的平靜中度過了。除了當事者而外,沒有多少人能感覺到水麵下的暗流湧動。

作為普通大宋百姓,更為關注家裏的柴米生計比起往年似乎又寬裕了不少,還真的就如博報所說“國富民強”,官府“與民偕樂”,“藏富於民”,而要覽上所載的邊地戰事,看起來凶怖慘酷,但那是發生在遙遠天邊的事情,再不至於蔓延到宋境裏來。

奔波忙碌之餘,偶有閑情逸致便攜妻契子出外遊玩,觀賞西湖落日也是人生一大樂事。不管朝政大權花落誰家,好日子一來便似乎沒有了盡頭。

自然也有一些心懷天下之輩,在宋室正朔的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當此變亂之期,開始認真思考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試圖找到一條最合宜的解決之道,並以共同的誌趣取向為標準,結成了一個個小型社團,逐日聚談於各處林間湖畔,臧否朝政得失,秋色雖美卻讓人平添一分惆悵,便是一隻晚歸倦鳥的期期哀鳴,聽在他們耳中也仿佛帶上了幾分深邃的意味。

朝政局勢發展到今天,各色人物、觀點紛紛登場亮相,並逐漸分化為旗幟鮮明的三大陣營,即以榮王為首的革新派,以鄭清之為首的舊黨和以趙方為首的中間派,皇帝則超然於其上,似乎是誰也不支持,又好像更偏向舊黨多一些。

中間派就不必說了,無論哪一黨得勢,反正都不會來清洗他們,當然半世風光也是輪不到的,而那些舊黨官員們則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看到宋蒙協議的成果,甚至是儲君位置的歸屬。用一位舊黨的話來說,一旦事敗, 即欲身為一隻西湖雀鳥亦不得歸巢也!

嘉定上書過後,舊黨確是掀起了烈火烹油一般的聲勢,直到今日仍是方興未艾,可是鬧騰了一段時間沒見到關鍵性進展,雖然目前還占著上風,可有那敏銳之人就覺出一絲後勁不足來。

今日早朝上罷,樞密右相鄭清之從崇政殿裏出來,麵色有些陰沉地在路上走著。

這些天幾次進宮陛見,屢屢試探都不見人家接招。早上朝會,殿中侍禦史黃黼大著膽子把話題引到了太子身上,眼見皇上似是有些意動,卻不知宮內出了何事,一個小內侍急匆匆地過來請了禦駕回宮,更進一步的煽惑就此打住,這可實在是惱煞人也!

心中思量著下麵的對策,鄭清之渾沒留意旁邊有人在向他招手。

“鄭大人,請留步!”

見他神思不屬,那人緊走幾步到了近前,出聲招呼。

鄭清之回頭一看,淡淡地道:

“哦,是趙大人啊,不知有何事相商?”

在鄭黨采取的幾個重大舉措上,副使趙方始終拖拖拉拉的配合不力,故此鄭清之的一股怨氣也有些側漏到了他的頭上。

趙方並沒在意,嗬嗬笑道:

“正是,有一件事要聽聽鄭大人的意思。”他舉了舉手中一封奏折,道:

“請戰令。剛剛遞交到樞密院的。”

鄭清之聽了,精神猛然一振:

“請戰令?哦,賣糕的……”不知不覺間他竟然也用上了榮王的口頭禪,以手扶額,“僥天之幸那,僥天之幸!此時出戰金國,正其時也!趙大人,不知是哪位大都統上的請戰令?鎮江還是荊南?快快快,我們趕緊來合計一番,這就核準執行罷!”

趙方搖頭道:“都不是。這書請戰令乃是從巴蜀成州而來,清遠公趙柬請求出戰。”

鄭清之一愣:“巴蜀清遠公?怎麼會是他……”

心裏忽地轉過一個念頭:莫非趙柬終於認清了形勢,打算倒戈投靠到我這邊來?

感謝各位支持!為了那些收藏鮮花的書友,我也會寫完這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