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河東獅吼(2 / 2)

寧宗也難得地露出一點怒意,喝道:“皇後,此非你所宜言,還是快快回去吧!”

楊皇後膽子再大也不敢當著眾大臣的麵,明目張膽地幹犯祖例,氣得一跺腳,起身向門外走去,到了門口撂下一句:“聖旨是我請下來的,不如殺我的頭好了!”摔門打窗地一路走遠。

楊皇後雖然離去,不過她已經成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寧宗在大臣們麵前維護住了皇帝的尊嚴,卻有些頭痛晚上那一關該當如何度過。在接下來的辯論賽中,寧宗完全不在狀態,心不在焉地做了一個不稱職的評委。

趙洵一見時機成熟,向老燕王使了個眼色。老燕王咳嗽一聲,向寧宗道:“皇兄,今日之事,是非之際暫時難以辨明,不如先把韓太師和史侍郎幾位暫且監押,改日再議如何?”

寧宗聽了連忙點頭答應。

要知擅殺大臣這種罪名非同小可,寧宗實在不知應該如何處理才能讓雙方都滿意,如果能把這事兒拖一拖,晾一晾,在寧宗想來正是此刻最好的解決辦法了。

其實韓侂胄要是真的被害,史彌遠反而沒事,寧宗也不會如此為難,壞就壞在這個本該死去的人還能活蹦亂跳地站在皇帝麵前,非要向他討個說法,這才讓寧宗覺得難以處置。

皇宮禁衛軍將韓史等人帶下去收監,說是監獄,其實就是找個比這二人家裏條件稍差一點的地方給軟禁起來,史彌遠罪名較大,於是住的房間比韓侂胄小了一號。楊皇後得知此事,對寧宗不依不饒,硬是逼著寧宗親自下旨給史彌遠調換了一個大號,非要跟韓侂胄一樣才算罷休。

寧宗下旨,讓朝中大臣們上書奏辯雙方的罪狀。此時韓侂胄餘威尚在,右丞相陳自強等人極力表明韓師王的功業,而楊次山、李壁等人則為史彌遠鳴冤,一時南宋朝堂內外吵翻了天。

又過了十幾天,正如趙洵所期待的那樣,寧宗在內閫的壓力之下,向主戰派和主和派各打了五十大板,安置韓侂胄於梅州,竄史彌遠至永州,而陳自強等人阿附充位,錢象祖等人坐黨落職,分別發付循州、連州等地。

寧宗本來就倦於政事,經曆了這一場風波之後感覺大耗元氣,現在既然有了趙洵這個太子,欣慰之餘恨不能第二天就傳位,自己好去做太上皇。好在他還有幾分理智,頒下一道旨意,命趙洵即日起去樞密院襄讚政務,以便熟悉治國之道,有什麼不明白的要隨時向他老人家請教。

這種抓權的好事,趙洵當然不能放過,沒客氣就把少林寺和山東那些人都給安插進了南宋各路軍政體係當中,先從基層幹起。其中花萌的弓馬韜略皆熟,授以兵馬都監一職,於洋的水上玩意兒很是要得,在澉浦大營中充任水軍都頭,趙柬是名正言順的四川宣撫使,由於在川中立下大功,晉爵一級為清遠公。

目前主戰與主和派的骨幹人物紛紛落馬,朝中剩下的大都是中間派,正適合讓趙洵來調整股權,進行債務重組。隻是這種指數清零帶來的後果,卻讓他找不到一個恰當的人選來接任丞相一職。

趙洵親自寫信給汝愚大叔,力邀他重新加盟,沒想到大叔回信說自己已經看破相位虛幻,對此再也提不起興趣了。信中也隱約露出一些和寧宗君臣緣分已盡,不想寧宗再知道世上還有趙汝愚這麼一個人的意思,讓趙洵看後無端地唏噓了一把。

開禧二年三月初,在趙洵的親自主持之下,宋金兩國終於達成了停戰協議,條款如下:

一、 川軍自秦隴撤兵,兩國境界仍如從前。

二、 嗣後宋金兩國永為兄弟之國,相互不得侵犯。

三、 取消歲幣。戰端由宋而起,宋國一次性納犒師銀三萬兩與金。

四、 金國不得向宋國索還歸附之人。

史稱“宋金第五次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