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部隊即將向海州開拔前夕,畢再遇軍中來了一位遠方的客人,在大營門前向宋兵出示了招撫使郭倪的手令,並附上路引和一封介紹書信。
守門宋兵見一應手續俱全,不敢耽擱,即刻報與畢再遇知道。
畢再遇驗看了憑信,知道是從郭大帥軍中派來,並無什麼可疑之處,便吩咐領進。隻是來人的目的讓畢再遇感到有些困惑,坐在大帳中反複翻看書信,沉吟不語。
不一刻來人進帳,自報姓名已罷,向畢再遇施下一禮。
畢再遇見他行的並非軍禮,而且身上衣衫敝舊,打扮像是個匠作之類,便不多理會,隻待問清來意便分發到營中聽用。
這時兵丁輕聲向畢再遇報告,此人在大營裏行走之時,多有怪異舉動,一路上不停地搖頭歎氣,似乎對沿途所看到的宋兵操練極不滿意。
畢再遇剛創下一個新陣,心理上正處於興奮期,雖然還沒到聽不進去意見的地步,但是被人小視難免有些恚怒,何況對方的身份還是如此卑賤。
畢再遇又看了看手上的書信,信上介紹說,來人是成州都統製管下,成州器技庫所派,此行共有匠人若幹,分別前往大宋軍隊東、西兩條戰線,意在調查成州軍械的使用狀況,同時征求北伐官兵對成州軍械的意見,望有關單位善予接洽與配合,以便今後更多、更好地使用成州兵器雲雲。
看在最後這一句“更多、更好地使用”份兒上,畢再遇忍住了沒有發作,哼了一聲道:“你從成州來?”
來人躬身道:“回大人的話,小人是由成州前來。”
“嗯,成州這些軍刀造得不錯,你回去後就這樣說吧。此外,你還要上複你們都統大人,就說軍中著實緊缺,可請都統大人再運送千把萬把過來。好了,就是如此。”說完,畢再遇一揮手,便不打算理會這個人了,也懶得再跟一個匠人查問他的什麼怪異之舉。
來人愣了一愣,急忙又躬身道:“啟稟大人,小人尚須親眼看一下那些軍刀,這都是著落在小人頭上的,務須得到一個確實的消息才能回去複命。自從小人得知我軍建功,生怕來得遲了大人軍隊已經離去,是以連夜從郭大人軍中趕來,還望大人成全!”
畢再遇看了一眼,隻見那人兩眼通紅,神情頗為疲憊,似是沒說假話,於是不耐地道:“我軍即刻就要行動,軍情緊急,哪裏有時間讓你一一查看,你這不是發癡!”
匠人有些緊張,陪著小心道:“大人,不必全看,就是幾十把……哦,十幾把……大人,就是一兩把也行啊!
畢再遇本來以為隻是一個官樣文章,倒沒想到他會如此堅持,頓一頓道:“你倒有此心。也罷,傳某某人!”
片刻過後,在漣水一戰中立功受獎的某都夥頭進帳,向畢再遇敬禮。
那名成州匠人從夥頭手中要過軍刀,拿在手中細細看了起來,還時不時向夥頭討了些問話。畢再遇好奇地看著麵前這一幕,心中忽有所動。
夥頭離去之後,成州來人向畢再遇道謝辭行。
畢再遇擺了擺手,命人在帳下設了個座位,讓那人坐下後,溫顏問道:“你看我軍中操演之法,可殺得金賊麼?”
那人又是一愣,道:“大人兵威,早已讓金賊膽寒了,當然殺得!”
畢再遇追問道:“既是如此,方才你為何在我營中搖頭歎息?究竟是何事讓你看不過眼?”
那人有些畏縮,連連說道:“小人不敢!大人神勇無敵,小人怎會有甚看不過眼的!”
見他如此,畢再遇越發覺得此人有些高深莫測。剛才在向那名夥頭問話之時,此人表現得極為鎮定自信,問話也頭頭是道,把夥頭接陣搏殺及至金兵抵抗攻拒的情形全數問遍,還不時針對雙方兵器對接時的優劣做出一番評論,讓那夥頭大為讚服。這些話都聽在了畢再遇耳中,恰便撓到了心中癢處,忍不住就想和此人深入探討一番。
畢再遇微微笑道:“何必如此?但有所想,就說出來罷了,若說得對時,我還讓你去軍中詳細查看如何?”
那人想了一想也笑了起來,道:“既是如此,小人就鬥膽一言,還請大人莫要怪罪為是。我觀大人操練之法,無非是五人一夥,五夥一隊,以成州刀為首,餘眾從之。此法利則利矣,卻還是我大宋演兵的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