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橡皮的發明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持續幾年的試驗中,1839年在查爾斯·古德伊爾身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那天他來到了一家商店裏,一不留神他將硫磺和樹膠的混合物濺到了大肚爐子上,頓時,發出了嘶嘶的聲音。當他將融化的糖蜜混合物橡皮革除掉後,就看到了一塊幹燥而且有彈性的物質。這一過程被古德伊爾稱之為“硬化”,就這樣硬化橡皮應運而生。在尋求一種持久耐用的橡皮過程中古德伊爾是積極主動的,他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成了機會他對一直敞開的一扇門。從古德伊爾的故事中我們能夠了解到,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始終如一地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外,時刻以敞開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計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隨時根據事態發展的具體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計劃,隻有這樣成功才能離你越來越近。
實際上,當我們著手開始處理事情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會有一些信息反饋給我們。而這些信息,是在我們計劃開始的最初階段,很難獲取的,而一定要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後才產生。我們的既有計劃不僅會因為這些資訊而變得不斷完善,而且還會對我們能夠及時調整目標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預期發生預料之外的事,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成功格言。我們生活在一個既複雜又多變的世界裏,這是一個動態的世界,所以,我們應當時刻準備應對那些突發的意外情況——因為就是它們會將我們的計劃引向未知。眾所周知,人生之路充滿了坎坷,而通往成功的路更加迂回曲折,因此,我們一定要未雨綢繆。人生的路沒有一條是筆直平坦的,在前進的征途上我們可能忽而向左,忽而向右。當我們的目標定得清晰明確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具體情況的分析,將這些意外全都納入我們的計劃中。
如果隻是一味地刻板地執行原定計劃,有時候比沒有計劃還糟糕,所以當我們在製訂計劃或者目標的時候務必要始終保持靈活性,這樣一來我們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就能不斷地對其進行修正與調整。假如你能更加靈活地製訂自己的目標,那麼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美妙之事就會悄然而生,這樣一來不僅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效率,而且還能讓你覺得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那麼,到底該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呢?
首先,修正計劃,切記是修正計劃而不是修正目標。假如修改目標會成為你的習慣的話,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這種習慣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大的目標方向一旦確定,就不要輕易改變,但是為了實現目標對既定計劃進行必要的修正還是明智的,其中還包括實現“最終目標”之前的那些過程目標。英國有句諺語說:“計劃寫在沙灘上,目標刻在水泥上。”
其次,修正時限。假如修正計劃仍然無法令目標實現的話,那麼就隻能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目標達成的時間了。
再次,修正目標的量。采取這一行動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地為了能適應殘酷的現實而壓縮自己的夢想。正確的想法:為實現目標而全力以赴地尋找新方法來改變現實。
最後,明智地放棄目標。當然,這對目標的執行者來說是極其殘酷的,因為這意味著你的計劃宣告失敗。有句話不是說“成功很難,不成功更難”,此時你定會更加深刻地體味出這句話的意味。但是,假如你身具成功者的潛力的話,那麼你絕不會輕易認輸和氣餒,更不會隻是一味地自責,因為即便是“屢戰屢敗”,一個堅強者也一定會做到“屢敗屢戰”的。但如果“屢敗屢戰”也已經無法有結果時,果斷地放棄就是你最明智的選擇,但是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一定要仔細判斷,切勿輕易下結論。
人們總是在想當然的情況下犯很多錯誤,正如許多認識上的錯誤,就都是在想當然時造成的。通常在人們看來本應理所當然的事情卻未必能按照人的預想方向發展,這是由於事物並不是在同一條件下就隻會出現一種結果,有可能得出多種結果,反過來,一果亦可能多因,因為在影響事物的發展變化的過程中,除了必然因素外,偶然性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