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以愛換愛——把愛傳遞下去(3)(2 / 3)

在家庭中,體諒和關愛是維持和諧的兩大支柱。當我們對家人表示關心的時候,就要準確地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如果表達的方式不對,可能會造成誤會,引起雙方的不快。

丈夫晚上有應酬,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時已經是半夜12點了。

妻子:“你怎麼天天回來這麼晚!”

丈夫:“我不就是偶然晚回家嘛,哪有天天回來晚?”

妻子:“這麼晚了才回來,你還有理了?你為什麼不考慮我的感受?”

丈夫:“我在外麵很辛苦,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妻子:“看來我們沒辦法溝通,不跟你說了。”

丈夫:“永遠說不到一塊,還住在一起幹什麼?”

妻子:“什麼意思!你想離婚啊?”

其實,妻子最初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是“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我很擔心你”。在丈夫聽來,卻理解成了妻子在責備自己回家太晚。於是,就引發了各說各話的一幕,甚至吵到“離婚”的地步。如果妻子開始的時候說“下次早點回來,好早點休息”。那麼接下來的對話肯定是另一番情景了,丈夫一定會感激妻子的體貼和關心。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人生太苦,一個人的黑夜太漫長,一個人的等待太孤獨。如果沒有感情,如果生性冰冷,如果不懂去愛,那樣的人生就失去了其本身具有的意義。所以,如果心中有溫暖,就去溫暖感到寒冷的人吧;如果心中有快樂,就去感染悲傷的人吧;如果心中有愛,就去愛那個值得你愛的人吧。我們都曾得到過關愛,我們也應該學會去關愛他人。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當你奉獻出一份關愛的同時,也將收獲內心的恬淡與安逸。

這裏所說的關愛並不一定要做出很大的犧牲,而是給予他人一份如水般溫柔、澄澈的愛。這份愛沒有估量過價值,更沒有期待過任何回報,而是一種單純的自然而然的行為。最柔軟的關愛,是小時候熟睡時母親幫我們掖好的被角,是遇到挫折時朋友的一句鼓勵,是傷心時愛人的一個緊緊的擁抱。我們一直沉浸在這些柔軟的關愛中,也應該用心地去為這些關愛我們的人做些什麼。看到午睡中的母親,我們也悄悄地幫她掖好被角;看到朋友遇到挫折,我們也去說一些鼓勵的話;看到愛人傷心落淚,我們也去緊緊地抱住他們。看,這就是最柔軟的關愛,我們在奉獻,我們也在得到。

電視上的一檔真情欄目曾有過這樣一期節目:

一位熱心的女士在電視上得知了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尋找她多年前送出的親生女兒未果的消息。女士為老人感到遺憾與心疼,於是她決定冒充成老人尋找的小女兒,去圓老人的心願。

當她驅車千裏見到老人的時候,老人激動地抱著她流下了熱淚,而她也情不自禁地哭了,就好像麵前這位老人真的是她失散多年的老母親一樣。從那以後,她就真的像這位老人的小女兒一樣,不斷地幫助老人一家。她為這個生活窘迫的家庭添置了彩電,甚至開始按期給老人生活費,為老人買營養品。與此同時,這位女士還在聯係公安局,不斷地幫老人尋找她真正的小女兒。幾經周折,老人的親生女兒終於被找到了,老人一家也終於真正地團圓了。

事後,老人流著熱淚對這位好心的女士說:“你永遠是我的女兒。”而這位女士也回答老人說:“您就是我媽!”

就是這樣一份來自陌生人的關愛,卻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知情者的心。所以說,奉獻最柔軟的關愛並不僅僅是針對熟識的人。這位老人和這位女士,本是素不相識而且相隔千裏的兩個人,卻因為一份關愛而把彼此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也許這件事看起來像是機緣巧合,可是誰又能懷疑這位女士的動機和真誠的心呢?誰說陌生人之間就沒有了關愛?隻要我們有機會能溫暖一個人,隻要這個機會是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我們就不應該壓製奉獻這份關愛的渴望。當然,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做出如這位女士一般感動無數人的偉大行動,柔軟的關愛不分大小,不論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