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就是審美,審美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美。除了發現美,讚美他人也可以反過來激勵自己。因為被人讚美的,肯定是一個人的優點,在發現別人優點的同時,我們也會在內心審視自己的差距;同時,經常讚美別人,也會在潛意識裏不斷對自己強調那個優點,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在言行上模仿那個優點,於是不足就可以得到改進。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的某個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如工作業績好的員工往往瞧不起工作業績差的同事,貌美如花的美女通常不屑於觀察長相平庸的同伴,讀書多的人往往覺得讀書少的人沒自己有思想;有時候,麵對比自己優秀的人,我們反而會不自覺地采取自我保護措施,不去注意他們的光芒,反而認真研究他們的影子。這樣一來,不僅失去了欣賞美的機會,而且也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幫助,時間長了反而會滋養一種叫做“自大”的負麵情緒。
有時候,照亮別人也就照亮了自己,讚美別人,自己也會受益。馬克·吐溫說:“一句真誠的讚美能給我當十天的幹糧。”莎士比亞說:“讚美,即是我的薪俸。”讚美是尊重,是對價值的欣賞和肯定;讚美是奉獻,是對他人的愛與關懷;讚美是創造,贈予者與受贈者都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真誠地讚美吧,你會發現,生活本來就很美。
智慧真悟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有待開發的潛力,而讚美則是開發別人潛力的能力,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受人歡迎的人,那麼請學會讚美別人吧。
7奉獻最柔軟的關愛
人永遠不是一種灑脫的生物,腦海裏總有各種揮之不去的念頭,心頭也會偶爾縈繞著苦悶的思緒。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被關愛的。總有那麼一些時候,我們會覺得全世界好像隻剩下自己一個人,心裏的天空下著雨,所有的烏雲都跑到自己頭上。這個時候是多麼希望能有一個人,站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撐起一把傘,給自己陰霾的世界帶來一片晴天。
幸好,我們並不孤獨,我們身邊還有相親相愛的家人,能給陷入苦悶的我們帶來一份溫暖與關愛。所以說,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的,我們在吸收這些關愛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給予,把自己心中的愛與他人分享,奉獻出我們最柔軟的關愛。
不論貧窮或富有,不論健康或疾病,我們都平等地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利。不論物質或精神,不論深刻或淺顯,愛的方式也總有許多種。有的關愛需要大聲地表達出來,有的關愛卻是一份理解與寧靜。或許,有的人總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些發自內心的關愛反而羞澀得難以說出口,但關愛不一定要說出來,有時候,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默默地奉獻出自己的關愛,也一樣可以溫暖人心。這也許隻是寒冷時母親端來的一杯熱茶,也許隻是沮喪時父親在耳邊說的一句加油,也許隻是哭泣時愛人遞來的一張紙巾……這些不言不語的小事,其實都是世界上最溫暖的關愛。我們都是這樣,收集著世界上一點一滴的溫暖,讓它化作勇氣,使自己變得更堅強,去戰勝人生中的艱難險阻。抱著這些最柔軟的關愛,我們才有力氣從困苦蹉跎中奮起,並最終走向人生的完滿。
出門在外,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多了一份牽掛。父母想的是,孩子過得怎麼樣?順心不順心?有沒有遇到麻煩事?沒有感冒吧?孩子想的是,父母身體還好嗎?吃得好不好?可別太操勞了……於是,彼此之間隔三差五地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所說的內容無非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瑣事,最後總不忘囑咐一句“注意身體,好好照顧自己”。縱然情深似海,表達出來也是淡淡的一句關懷和問候。
有一年春節,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出差在外,不能回家看望父母。他的妻子打電話問他給爹娘買點什麼禮物。金教授說:“給娘買一條紅色的寬厚的羊絨圍巾,給爹買一副大大的卡通圖案的手套。”妻子買完禮物,一共隻花了300多塊錢,覺得這些禮物分量輕了,問他要不要再買點別的。金教授回答:“老人對孩子別無所求,隻要孩子惦記著他,比什麼都強。”
金教授五六歲的時候,被父親帶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慶典禮。一個小朋友給了他幾塊糖。當時是20世紀60年代,糖可是好東西。金教授舍不得吃,把糖放在口袋裏,糖和玩具混在一起,已經肮髒不堪了,連糖紙都掉了。他把糖給父親吃,父親毫不猶豫地把糖吃了,吃的時候眼睛裏泛出了晶瑩的淚花。後來,金教授問起這事,金爸爸回答:“當時我感覺,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給父母送禮物不必特別貴重,每次回家帶點小禮品,父母就知道我們心裏想著他們,就會很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