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抗戰勝利(1 / 2)

一九四0年九月,劉家語被調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工作。

七七事變後,長期堅持地下鬥爭的山東黨組織,高舉抗日大旗,組建人民武裝,開展敵後遊擊戰爭。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央決定將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當年十二月又改建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將黨領導的各抗日遊擊隊統一組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

翌年三月,羅榮桓同誌率八路軍—一五師東進山東到達濱海,進一步壯大了山東抗日根據地。一九四0年八月,全省統一的人民抗日政權機關——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戰工會”)成立。分局機關、一一五師師部、戰工會一起行動,成為山東敵後抗戰的領導指揮中心。

起初,分配給劉家語的工作崗位,是山東軍分委秘書主任兼分局統戰部部長和一一五師統戰部部長,以後又讓劉家語兼管了分局秘書長的工作。

到分局機關以前,劉家語一直做黨的地下工作,此時由“地下”轉到“地上”,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法都同過去有很大不同。劉家語認真觀察學習,很快就熟悉了。

劉家語在分局機關的任務是參與政務管理事務。重要工作之—是掌管機要、起草文電以及一些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聯絡調研工作。

當時,山東分局和軍分委的重要電稿,有些由朱瑞、羅榮桓同誌親自動手寫,大多數則由劉家語根據他們的意圖起草。

劉家語發現語言文字居然有如此不同的奇妙功能,用以寫,重在形象化,似不嫌其長;用以寫電稿,則重在高度概括,力求其短,要用幾十個字甚至十幾個字準確鮮明地表述一個重要事件、一次重要戰鬥或一項工作部署。文章之道的學問實在不小。

劉家語還主編分局內部刊物《山東工作》,擬定選題,征集稿件,編輯印發,事情很具體,花費精力不少。

作為秘書行政部門的主管,劉家語還得料理機關人員的生活。

當時的生活當然比現在簡單,但是限於環境條件,許多事也不好辦,保障夥食標準就不容易。劉家語同膳食科的同誌共同努力,想方設法,讓大家吃飽飯,可能情況下吃得好點兒。分局的幹部來自四麵八方,許多人是功績卓著的老革命、老紅軍。

劉家語不僅要處理好本部門同他們的關係,也要協調好他們分管部門之間的關係,頗費心思和工夫。我緊緊依靠分局首長的領導和支持,謹慎謙虛,注重搞好各方麵的關係,也使我的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劉家語到分局工作不久,從山東分局的《告前線將士書》上,得悉山東部隊十二個支隊中,至少有五個支隊的負責幹部,都是劉家語的同學或在東北軍學兵隊時的戰友,如汪洋、王一平、張崗、韓去非、李耀文等,還有的同學如曹漫之等擔任地方的專員等職務。

這此同誌出生人死,英勇奮鬥,為發展和壯大山東抗日根據地做出了很大貢獻,劉家語為此感到特別高興。而與他們的往來與書信,也為劉家語協助領導同誌了解各地情況多了一些渠道。

分局機關對理論學習抓得比較緊。黨的組織生活每周一次,每周還有兩個半天的理論學習。朱瑞、羅榮桓同誌的理論造詣很深。劉家語決心利用這個良機認真讀點兒書,以彌補在此之前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未能係統學習理論的欠缺,硬是啃了幾本馬列主義原著,寫了幾本學習筆記。

當時,劉家語曾產生過以自己地下工作的經曆為素材,寫一部長篇的願望。劉家語在北平左聯工作時,寫過一些短篇,發表在左翼文學雜誌《泡沫》、《浪花》和其他文藝刊物上。還有一個中篇的初稿,曾請北大進步教授吳文祺指教。他鼓勵劉家語一定再下一番功夫把它整理出來發表。因為劉家語不久就到東北軍工作,抗戰爆發後連續行軍戰鬥,未能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