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掩護工作,他們總得有個合法身份。按東北軍的規定,萬毅作為團長無權任命軍官,於是伍誌綱當了“文書上士”, 劉家語和李欣等都是“二等兵”。
這時,伍誌綱和劉家語、李欣三人來到一個偏僻角落開會。
伍誌綱看了一下二人說:“萬毅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咱不能把心思全放在這個軍裏,最好對這個地區的地下黨組織也關心一下,使他們早早地把工作再幹起來。”誌綱說到這裏向家語和李欣看了一眼,見二人正專心聽他講話,就向家語點了一下頭,“據聽說,漣水和淮陰的李幹成、陳書同等人,在徐烈(張愛萍)、吳緘之(吳仲超)的幫助下,正打算成抗日同盟會,我們是否同他們聯係一下,看要不要幫助。”
“那我就去一趟,看看什麼情況。我現改名叫穀牧了,你們看行嗎?”
“好!這個名子改得好,我們兩個也例外地改名子,可暫時沒有合適的,過幾天再說吧!”李欣笑逐顏開地說道。
伍誌綱見李欣說完,就向家語囑咐道:“你在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見到漣水方麵的同誌要好好地談談……”
家語離開新浦,到漣水縣紅窯去。
紅窯是一個大鎮子,今天逢大集,四鄉的莊稼人都到這裏趕集,現在快到年跟前了,今天的集一定很熱鬧。可是他走了一天多,隻在這集上吃了幾塊麵餅,接著向目的地走去。
劉家語走進集上的一個小家具店裏,有位瘦瘦的但卻慈祥的老大爺,把他親熱的讓進裏麵,家語坐下來喝茶。這老人是陳書同表大爺,鬼子進來後,蘇北地下黨就常約會在這裏聯係。家語看著街上來往趕集的人群,裏麵有時也間雜幾個偽軍。他知道這裏駐的敵人,雖然大部分是偽軍,但也不大安全。
不一會,從來往的人群裏走出兩條人影,向小店走來。一個清亮的嗓音:“掌櫃的馬紮怎麼買呀?陳亞昌裝著買家具人走進門來,他寬大的肩上還搭著錢褡子,“老主顧了,進來看看貨吧,價錢還不好說麼?”
家語望著陳亞昌身後那個人,但陳亞昌的肩膀正擋住後邊人的麵孔,家語隻看到這人戴一頂帶耳的破綿帽,穿一件大棉襖,扣子扣得好好的,操著手,象一個老人一樣隨著陳亞昌走進來。
老大爺掀開一個冬天用的稻草簾,把他們讓到暗暗的裏間屋去了。
一陣緊緊的握手中,家語才清楚的看到這人不是老頭子,而個大青年,一雙智慧的眼睛,在親熱的望著他,微黃的臉上浮著一種富有毅力的表情,這是家語常看到的政治工作人員臉上所慣有的那種表情,親熱而嚴肅。
“你好嗎?……”對方向家語問好。
“好,好,這裏的人都好吧!”
“都好!”
“穀先生,”陳亞昌指著對麵的客人對劉家語用手一指,“認識他麼?”
“不大認識!好象見過麵!”家語不大肯定地搖頭道。
“你也許不認識,這就是李幹臣同誌!”亞昌笑容滿麵地介紹,“他是老黨員,曾是中共宿遷、泗沭縣委書記和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淮海地委組織部部長呀!”
“真是相見恨晚。蘇北有你們這些精英,要是還開展不起工作才怪呐!”家語說到這裏,他忙從腰裏掏出的煙卷,遞給李幹成和陳亞昌,劃著火柴為他們點著,自己也抽了一支。
“這裏不興吸紙煙,全用煙袋了。”
“是的,在軍隊裏最盛行小煙袋,行軍打仗方便的很!”家語說,“可是我這次來,沒有帶它,我本想隻有東北軍才有那種東西,沒想到這裏也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