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不要讓閑聊浪費你的時間,讓那些上班時間找你東拉西扯的人知道,你很願意和他們聊天,但應在下班以後。
10.利用空閑時間。它們應被用來處理例行工作,假如一位訪問者失約了,也不要呆坐在那裏等下一位,你可以順手找些工作來做。
11.充分發揮你手提箱的功用,把文件有條不紊地排好,知道哪些東西在哪個位置上,這樣可避免費時去找東西,更不會出現在與人洽談時翻箱倒櫃去查找的狀況。
12.瑣事纏身時,務必果斷地擺脫它們。盡快把事做完,以便專心致誌地處理較特殊或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口述時,隻述重點,其餘就讓秘書或助手來替你做,隻要使他們知道你期待他們做什麼事就可以了。
13.管製你的電話。電話雖然不可缺少,但如果完全被你太太或朋友占用了,那它就失去了在你辦公室裏的作用。還有,在拿起電話前,先準備好每件要用的東西,如紙、筆、姓名、號碼及預定話題、備用文件等。
14.該做的事都放在桌上,以免遺漏。
15.晚上看報。除了業務上的需要外,盡可能在晚上看報,而將白天的寶貴時光用在讀信、看文件或思考業務狀況上,這將使你每天工作更加順利。
16.開會時間最好選擇在午餐或下班以前,這樣你將發現每個人都會很快地作出決定。
17.當你遇到一個健談的人來訪時,最好站著接待他,這樣他就會打開天窗說亮話,很快就道出來意了。
18.工作間隙來杯咖啡、茶或冷飲,甚至隻要站在窗前伸個懶腰,也能夠使你精神抖擻。
19.沉思。每天花片刻時間思索一下你的工作,可找到更多改進工作的方法。
五、有效執行的七個習慣
(一)自助者天助
正所謂,天助自助者,老天是不會幫助那些每天祈求讓它幫助的人的,而是幫助憑借自己的努力來完成目標的人。
(二)全力以赴工作
一個是“盡力而為”,一個是“全力以赴”,這是兩個成語,也是兩個來自不同精神層麵的概念。如果在工作中能做到“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那麼結果將是超出預期的執行效率和結果。
(三)淨化心靈,充滿激情
工作中有時會遇到讓我們悶悶不樂的事情,想積極起來總是做不到,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充滿活力、積極、有激情的人生態度,不斷樹立有思想、有追求、有理想、有道德觀的工作目標。那些成功者及其成功的思想、理念、方法就是我們的活力之源。
(四)人道天然
“人”為本,如一棵樹的“幹”,“道”為根,即這棵樹的根,“天”為時,即天時、天理,“根”有多深,“幹”就有多茂盛,即得天時則自然發達。和那些“把戲”、“術”相比,“道”才是真正的永恒。所謂“道”就是讓員工與領導者的價值觀相一致,這樣員工就會與領導者同生死,不會畏懼什麼困難和危險,表現出崇高的獻身精神。木桶原理中盛水的多少固然取決於最短的木板,但鐵箍對構成這個木桶的所有木板形成凝聚力的大小決定了它是否是一隻“漏水桶”。要想培養出有強烈團隊意識和高度責任感的員工,管理者有必要“箍”好這隻“水桶”。
(五)勇於負責
要做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一味地阿諛奉承,為得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無遠慮。古人雲:“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君終無憂,如此者,智臣也。”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勇敢往往與任務相關,高度的責任心產生高度的勇敢;二是勇於負責的目的在於做一個優秀的自己,這樣才能嚴格地進行自我管理。
(六)終身學習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許多企業向員工發出了“不換腦袋就換人”的警告,於是,“換腦袋、求生存”成了人們麵臨的嚴峻現實。更新知識結構非常必要,一個不斷創新的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的學習型員工,市場會淘汰滯後的企業,而企業也會淘汰落後的員工,於是學習、創新成了一個企業製勝的靈魂。
(七)耐得住寂寞
古往今來,凡成就大事者,都能夠耐得住寂寞。李曙光教授就經常說,搞科學研究就要耐得寂寞、耐得住清貧,要持之以恒,要肯於投入,肯於付出畢生精力。其實,想在任何領域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如此。如果沒有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能夠耐住這樣的寂寞嗎?反之,耐不住寂寞的人,也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