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還不好選啊,這九十分到一百的占了這麼多,再統計一下九十五到一百的”,尹繼善暗苦這清朝科考錄取名額太少,隻得提高了分數線。
“大人,九十五以上的一共八十二人”,陳宏謀統計了一下後回道。
“那就以九十五分為分數線”,尹繼善說完就讓字寫的好的周學健謄錄名字和分數以及籍貫讓口齒清晰的陳宏謀拆開條子從高到低的念著:“解元,揚州解澤京,一百四十分;第二名,溧水李齊,一百三十七分;第三名,沐陽龍有文,一百三十六分······第四十名,江寧曹雪芹。”
“且慢,他怎麼就考了這個名次,我還指望他當解元呢”,尹繼善一聽到曹雪芹的名字就忙打斷陳宏謀的話,親自走過來展開曹雪芹卷子看了看那個由自己在暗處寫下的一個小小的數字“一百”便笑了笑說:“居然還是我親自打的。”
“大人不必驚訝,曹公子應該還沒完全學到大人的一身學問吧,要是再隔一年隻怕就是滿分了”,周學健也停了筆走過來安慰道。
陳宏謀看了看試卷的背麵後才說道:“藩台大人說得對,大人請看曹公子寫的詞作,在我朝恐怕就隻有明相國家的大公子能夠比得上他了,估計是因為太年輕讀的經書太少的緣故,所以這九道基礎題都答得都不太好。”
“嗯,不過比起納蘭容若,他還差那麼點情傷,其細膩之處卻又在他之上”,尹繼善心裏暗想自己也太不講情麵了,居然給文學大師打這麼低的分數,隻得隨便誇讚了幾句以補自己的愧疚。
第二天,起得很早的曹霑一來到院門外就看見年紀比他還小兩歲的袁秀才滿麵春光的走了過來,他也就滿心歡喜地攔住他說道:“看袁兄高興的樣子,難道袁兄考上啦?”
“不過是名落孫山”,那袁秀才很坦然地回道。
曹霑這就不理解了,一個沒考上的秀才怎麼歡喜地給中了似的,但他也不好明著問隻得委婉地誇讚道:“袁兄真是一坦蕩之人,不拘泥於功名真是令曹某佩服。”
“哪裏哪裏,曹兄誤會啦,撫台大人親自主持的考試就是不一樣,設了一個分數錄取線,即便是落第了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裏,比如我這次考了九十四分差一分就中舉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的時務方麵稍顯不足”,這袁秀才一點也沒有表現出可惜的表情。
曹霑客套地安慰了他幾句後才問道:“袁兄可曾看見我的了。”
“沒有,不過我想曹兄既然是得到了撫台大人的親傳肯定至少是一百三十分的,最起碼也是亞元了”,袁秀才心中雖然略覺得有些不公不過心中也很認同曹霑的才學所以還是很客氣地說了幾句。
曹霑感謝了一下就獨自走了進來,可令他失望的是找了半天才發現自己隻考了一百分,僅僅居於中等水平。
曹霑了一回來,管家就歡喜地把他拉了進來高聲喊道:“我們的舉人老爺回來了!”
曹霑略微地笑了一下也不說什麼,了無情緒地走到李筱旁邊來問道:“八姨,尹大哥回來了嗎?”
“應該要回來了,少夫人都命人置辦飯菜了,你怎麼了,中了舉人還這樣愁眉苦臉的?”李筱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問道。
“霑兒,恭喜你喲,這是我給你的賀禮,王夫之的《唐詩評選》,這可是難得的好書哦”,尹繼善把裝著書的楠木匣子遞給了他。
曹霑很淡然地謝道:“謝謝尹大哥,可惜我考得並沒有尹大哥當初那麼好,除了那首詞以為其他的都不太好。”
“唉,不要這樣想,考試並不能準確地考察出一個人的各方麵的才能,你也許並不適合當政治家所以才考得不那麼理想,而且我覺得你也許更適合當文學家,要是按照唐朝那種以詩歌取士的話,也許你就是解元了”,尹繼善見他如此低落,隻得細心地勸著他。
“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是‘政治家’和‘文學家’,但我懂尹大哥的意思了,也就是說著書立傳和建功立業都是同樣值得青史留名的”,曹霑很有感慨地說道。
“霑兒的悟性就是高,好歹是中了,快去吃飯吧”,影兒不知什麼時候走了來,拉著曹霑就往廳堂走去。
尹繼善本想吃完飯後就帶曹霑去四處名勝古跡轉轉一來是輕鬆一下二來可以更好的把曹霑往文學路上引,可就在他想著去哪裏的時候,屠大海卻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尹繼善一聽就歡喜地不行,立即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