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魚和貓
牙齒鋒利的梭魚有天突發奇想,要學會貓的一套手藝,它請貓帶它到倉庫裏捉老鼠去。“什麼?親愛的朋友,”貓對梭魚說,“你可懂得這門行業?”“捉老鼠有什麼稀奇,我們在海裏連小鱸魚也常常捉哩。”
“那好吧!不過你可別說我沒有警告你。”於是它們到倉庫裏去了,大家埋伏起來。貓一會兒就捉到一隻老鼠,等貓把老鼠玩夠了,吃得飽飽的,才想起梭魚朋友。可憐的梭魚張開嘴巴躺在那裏尾巴也已經被老鼠咬掉,隻差一口氣了,於是,貓就把它像木頭似地拖回池子裏。懂行是改行的前提。
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港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於他們長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小。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船民給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是熟視無睹似的,隻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讓你免費坐車。”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隻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這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幹不下去了。船民們也理解,幾個人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3個月後,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的話:馬上就幹不下去了,因為搭她車的人很少。積累人脈生意興隆,斬斷人脈生意衰敗。
兩家小店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百十元錢。天天如此。於是,一位先生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著把他迎進去,給他盛好一碗粥。問:“加不加雞蛋?”先生說加。於是她給他加了一個雞蛋。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這位先生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
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他迎進去,給他盛好一碗粥。問:“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先生笑了,說:“加一個。”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賣出很多個雞蛋。不給顧客留不買的餘地,給自己爭取賣更多的餘地,此乃牟利必經途徑。
猴子爬樹
森林裏,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有兩隻猴子走出居住地,讓一名獵人發現了。那獵人便拿槍追趕那兩隻猴子。第一隻猴子,看到獵人趕來,便轉身一跳,跳上了一棵大樹。而另一隻猴子,則在猶豫不決:“到底要怎樣才能顯示我的神通,怎麼跳法才是最好看的呢?”在它猶豫不決時,獵人已瞄準朝它開了一槍,這隻猴子當場斃命。讓顧客當機立斷,買賣易成交;讓顧客猶豫不決,買賣要失敗。
看到什麼
有一個推銷新手工作一段時間後,因為找不到顧客,自認幹不下去了,所以向經理提出辭呈。經理問他:“你為什麼要辭職呢?”他坦白答道:“我找不到顧客,業績很差,隻好辭職。”經理拉他到麵對大街的窗口,指著大街問他說:“你看到什麼了?”推銷員答道:“人啊!”“除此之外呢?”“除了一大堆人,就隻有路啊!”經理又問:“在人群中,你難道沒看出許多的準顧客嗎?”推銷員恍然大悟,馬上收回了辭呈。如何找顧客比擔憂沒有顧客更重要。
天堂之路
有一位初到小鎮的神父問一個小孩,“小朋友,你可以告訴我怎樣可以去郵政局嗎?”小孩詳細地告訴了神父。神父說:“小朋友,非常謝謝你。對了,星期天你來教堂找我吧,我可以告訴你通往天堂的路。”小孩說:“算了吧,你連到郵政局的路都不懂,又怎能告訴我通往天堂的路呢?”隻有靠實力取得對方的認可才有進一步推銷的可能。
分開銷售的經營方式
在非洲,有一家拆零商店。他的香煙可以按根賣,西瓜切塊,糖塊開盒,從而使那些窮人們也能來買東西了。在美國,有一家組合鞋店。他把鞋幫、鞋底、鞋跟和鞋帶都分著賣。顧客可以隨便購買任何一種鞋零件,然後,由店員當場製作完成。這樣組合的鞋很有個性,顧客也很高興。
有一位賣雞蛋的小販,發現由於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的增多,許多人不喜歡吃蛋黃。可有些需要補養的瘦人和製作點心的廠家卻專門購買蛋黃。於是,他就把雞蛋黃和雞蛋清分開賣。這樣一來,生意倒紅火起來了。市場定位越細化,營銷越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