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體價值觀念失範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雙重變革時代。社會轉型,不僅削弱了原有的社會控製和社會規範,而且還使現有的社會控製體係麵臨嚴峻的挑戰。因為新的社會基本控製力量(主要是體製和製度),由於其在所難免的不完善,而不能有效地進行社會整合,暫時無法真正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模式和觀念。從社會層麵看,這種失範的具體表現為不同利益主體以自身的理念和需求為導向,形成各自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倘若缺乏強有力的統一協調機製,多層次或多元化價值觀念便相互產生磨擦和碰撞,整個社會將因此陷入文化衝撞的曆史漩渦。這種主體價值觀念失範的狀態,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控製和消解,社會整體將會因此而出現“權威真空”、“價值真空”和“規範真空”,社會穩定係數就會因此進入低迷狀態,甚至有可能出現“高風險”狀態。這就為邪教勢力的滲透提供了條件,為邪教的傳播和蔓延創造了機遇。
三、反邪陣地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於邪教的產生和蔓延往往需要兩個方麵條件的綜合作用:一是在一定的社會範圍內存在著具有一定規模的共同情緒或共同體驗;二是存在著把這些共同情緒加以集中並用不同方式加以體現的組織者。而對這些共同情緒或共同體驗產生重要影響作用的就是文化因素。因此,從的文化陣地建設入手來阻斷邪教滋生和蔓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科普宣傳是鏟除封建迷信遺毒的主要手段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思想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寬鬆環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被大量挖掘出來,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一些封建糟粕也趁機複蘇、沉渣泛起。和以往的各種封建迷信活動不同的是這些邪教組織都打著所謂的“科學”旗號或者披上“洋教”外衣,讓人一時難辨正偽。在加上國民整體科學文化素質還比較低,崇尚科學意識不強、缺乏科學常識,使得各種反科學、偽科學的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動有了可乘之機。
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科學普及,其宗旨就是要高舉科學、文明、進步的旗幟,將已被證明了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傳授給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學會用科學的思想觀察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促進廣大群眾尊重科學、相信科學、崇尚科學。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吸取精華,揚棄糟粕,從而從根本上動搖和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
(二)文化建設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有力保障
由於文化具有學習性的特征,人類天生的不完善性決定了必須通過後天的不斷地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民族的整體文明程度和教育水準,決定了國家的科學能否昌明發達,抵製邪教需要我們具備較高的科技文明發達程度和教育水準。邪教在我國農村猖獗表明我們的農村科技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平還有待於提高。而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水平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以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在大力推進偏遠地區尤其是農村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文化建設是提高我國國民的科學和文化素質,從思想上抵禦和防範邪教侵蝕的有力保障。
(三)文化引領是倡導健康生活的主要途徑
邪教滋生和蔓延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國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和不確定性,往往是今天拜關公明天拜佛祖,並常常表現出“無事不登三寶殿”的明顯功利傾向。在社會文化生活方麵,缺乏必要的信仰支撐,遇事無所適從,“病急亂投醫”,這樣的社會人群,在邪教的蠱惑和蒙騙下,很容易陷入邪教的陷進,從而走上歧途。因此,在整個社會層麵,我們除了要尊重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多種信仰需求外,主要是通過文化引領手段,培育和建立多層次的國民信仰層次結構。在保證文化建設政治方向的同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培育國民的健康生活心態。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促進人的心理和諧,使人們能夠坦然麵對社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榮譽和成功,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塑造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實現人際和諧、身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健康生活方式。隻有讓普通老百姓都能擁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家園,才能做到有效防止精神世界的貧乏和真空,從社會層麵消除邪教生存發展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