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客思故鄉土(1 / 2)

蒙蒙濃濃的西北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春雨如油滋潤著厚土,養育著大地上的一切生靈,植物有向水生長的特性,人也有靠近水源的特性,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人不能一天不喝水,水孕育這大地萬千食物,人們總是對於蒼天歌頌,總是對於山川感慨,有誰關注過腳下的水滴,是因為水滴渺小嗎,還是因為人們看事物習慣了仰視,不願俯下身去,原因也許種種,但清澈的水滴是不會在意的,水滴有他的純潔,有他的剔透,她願意默默地滋潤著萬物,願意看著萬木蓯蓉,願意欣賞這花開遍地,願意為生靈服務,願意為世界獻身。

孝直想起了那首歌曲: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誒,啊誒,春雨如酒柳如煙,啊誒,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手難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那是千啊年啊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那是千啊年啊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啦,,,,啦,,,,啦,,,,啦,,,,啦,,,,。對很熟悉的旋律在孝直心間因繞,孝直不由得哼唱起來,然而感覺不盡興,幹脆來到亭子下麵,做起來撫琴而歌,歌聲委婉飄渺穿透雨霧飄到巷子,道上行人不由得駐足傾聽,一個人兒容顏美麗倚著窗子癡了,是被著曲子吸引還是被曲中的意境感染都不得而知,反正現在她是目光呆滯,對,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蔡芬,蔡芬聽完曲子,不由地愁容滿麵,心事重重。

春雨之後,西北大地又煥發了朝氣,草兒吐綠,林木點翠,花兒含蕾,水兒嘩嘩,就像母親臨盆時的聖潔,也如同剛墜地的小羊羔一塵不染,雨洗過的江山,如淚洗過的良心。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種秋收,春華秋實是大地的規律是萬物的循環更替,春陽含德澤,春雨帶恩哺,此時必須好好抓住,一年才有的奔頭。

次日,雨消停了,陽光灑向大地,染上金色的光輝,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為了養家糊口,也為了生活富裕,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富強。漢主命王平,張寲,馬岱,黃權,馬忠等各守緊要關口,關張馬趙魏負責主要防衛事物,鄧艾薑維繼續負責八陣圖練兵,要求各將領務必要恪盡職守,竭忠盡智。諸將皆領命而去,這幾員把守關隘的將領,處事謹慎,統帥有度,且皆為忠義之士,故而漢主委以重任,托以防護國門之重責。

漢主頒布嘉耕令,法令大致雲:朕以渺渺之軀局天子大位,常以富足子民為要務,衣食住行皆牽係民生,故不敢不以利民便民為社稷宗旨,選拔任用官吏亦以治民利民為首要之標,賦稅徭役唯恐繁重使民疾苦,故朕入三秦首先免稅一年,時常賦稅亦以輕薄為首要,朕唯恐治理不善,唯恐有愧於大漢子民,故無時無刻不敢稍有懈怠,冀望子民能體察朕心,若如此,朕心甚慰。

又言:先賢管仲有言:王者,以民為天,民者,以食為天,是故,糧米乃朕之子民安身活命之本也,五穀雜糧,各式菜肴,皆活命之所需也;百姓衣食重於泰山,使民生存興旺朕之願也,故各級府衙宰使受朕重托不可不察此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尤餓死,此丞相法正告朕也,官為百姓之主,為子民父母,不可使治下子民無食而死矣,子民餓死,朕百年之後有何顏麵百年之後立於嗣廟之上,九泉之下又有何顏麵見大漢二十四帝乎?

再言:春種秋收,此正值耕作五穀之時也,一年之計在於春,唯盼百姓勤勞耕種,勿失農時矣,諸郡縣吏宰亦宜嘉獎農桑,使百姓衣食富足矣,若子民富足,則匡扶漢室可計日而待也,如此朕心甚慰。

月末,先前返鄉蜀兵紛紛歸隊,精神歡暢,餘下的兵士也都返回了長安,這些兵士有的回家隻是和父母好好過過年,有的則是回鄉好好感受一下家鄉的水土和飯菜,有的是回家和媳婦在熱炕頭親熱十幾天,有的是回鄉和老婆孩子團聚一番,有的家人都沒了,隻是回家和親戚熱鬧一番,反正,原因有種種,世事有萬般,但是,三年後讓他們返鄉一次,可謂是久旱逢甘霖,如大漠現綠洲。這些蜀兵對於漢主讓其返鄉探親的舉措可謂是感恩戴德,這種人性化的舉措在古代可謂是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