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田豫敗鮮卑 孝直隨和尚(1 / 2)

話說曹丕得了吳軍降兵無數,又有敵將丁奉,重賞三軍。曹丕遣人勸丁奉投降,丁奉拒絕,又問眾臣如何處理降兵。賈詡上書道:“天下百姓皆有思鄉之情,若將其留在軍中遲早生變,此為禍患。若將其潛回東吳,以表陛下之仁,則孫權又添精兵數萬,此為不智。不如遣其於鄴城屯田,另遣五千兵士看管,作為監工,所得糧食全部資為軍用。如此,孫權不能添精兵,陛下可得糧食每年。”曹丕然其言。

漢主新克西北,戰事初定,百姓多生活苦楚,於是,務農殖穀,閉關息民,民安食足而後用之。秋,九月,漢主以治書執法費銥為廷尉。是時三公無事,又希與朝政,費銥上疏道:“公輔之臣,皆國之棟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養高,鮮有進納,誠非朝廷崇用大臣之義,大臣獻可替否之謂也。古者刑政有疑,輒議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後,朝有疑議及刑獄大事,宜數以谘訪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講論得失,博盡事情,庶有補起天聽,光益大化。”漢主嘉納其言。

鮮卑軻比能誘步度根兄扶羅韓殺之,步度根由是怨軻比能,更相攻擊。步度根部眾稍弱,將其眾萬餘落保太原、雁門;是歲,詣闕貢獻。而軻比能眾遂強盛,出擊東部大人素利。

曹丕遣護烏丸校尉田豫假節,領兵討伐。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托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瓚使豫守東州令,瓚將王門叛瓚,為袁紹將萬餘人來攻。眾懼欲降。豫登城勸退之。瓚雖知豫有權謀而不能任也。瓚敗而鮮於輔為國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為長史。曹操召豫為丞相軍謀掾,除潁陰、朗陵令,遷弋陽太守,所在有治。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為相。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田豫乘軻比能東出之時,領兵長驅突進襲擊軻比能的牧場的大本營,軻比能聞報大驚,忙遣別帥瑣奴抗拒田豫。田豫早已料定,與途中擺下戰陣。瑣奴領兵衝陣,卻被斜刺裏殺來的另一支魏軍打亂隊形,兩向夾攻,瑣奴大敗而逃。田豫攻破軻比能本營,俘虜老幼萬人,得牛羊馬匹無數。軻比於是另尋牧場,數為邊寇,侵擾幽州並州,幽、並苦之。

每逢雨季,水漲,劉曄皆勸張遼放水灌壽春,壽春徐盛所領兵將,多染疾病,泥濘之中守城,徐盛亦染病,仍強撐守城。孫權知道消息,垂淚歎道:“徐盛真乃股肱亦,孤豈可為一城而陷徐盛與危難?”於是令徐盛領兵由水路返回建業。孫權親往渡口迎接,君臣相見,淚流不止。壽春空城,為張遼所得。

當初,孝直南征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孝直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孝直,孝直道:“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孝直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為官屬,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

南人多不來中原,隻是聽聞漢主新克長安,北定三秦,於是遣使送上象牙,珍奇,寶貝,以為賀禮。使者拜見孝直,不見祝無雙前來迎接,好奇而問。孝直介紹所有事宜,方才知曉祝無雙已經昏迷了一年有餘了,眾人皆黯然神傷。

臨走時,使者拜辭,突然想起一事,對孝直道:“我們南人有巫師一位,能通達三界,知曉陰陽,南人有異病,多往求救,所醫者,多有痊愈。丞相不妨一試。”孝直聞言大喜,拜辭使者,說隨後就到。

孝直自從有了這隻救命稻草就開始籌備帶無雙入雲南,沿途的安全問題是最值得關注的,孝直一人不懂武功,隻會些輕功,自己逃跑還行,若是帶上別人肯定不行。誒,孝直想到了一個人,不錯,這人武藝高強,又隻得信任,這人就是他的結拜大哥,劍聖王越。有王越隨行保護,天下間是沒有人可以得手的。

孝直剛出府門去請王越,就被一人擋住了去路,橫仗之處,正是那個大和尚,大和尚雙目圓睜道:“快快交出我師兄,否則我就大亂你的腦袋,燒了你這鳥房子。”孝直咬牙切齒,卻又無奈地道:“你師兄在南山上的崖洞中,我當初是騙你的,你也信?”大和尚聞言道:“真的嗎?”孝直道:“不信你自己去看看,不就什麼都知道了嗎?”大和尚剛要轉身,卻突然想起來了什麼,轉身道:“不對,你還敢騙我,你讓我去找我師兄,你自己卻好開溜。你這廝好生狡猾。俺差點又背你騙了。”孝直徹底無語了,這家夥也變得如此聰明了,什麼世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