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1)(2 / 3)

當18歲的他開著自己賣報紙賺錢購買的乳白色寶馬汽車,後備箱裏塞著他的3台個人電腦,威風凜凜地駛進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校門的時候,他成了全校公認的“另類青年”。

大學生活才開始,他就注意到了商業用途更多的IMB個人電腦。他馬上將蘋果電腦一腳踢開,熱切地學習一切有關IMB電腦的知識,利用賣報紙所賺到的錢來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後賣掉,獲取利益,接著再改裝另一台。這期間,他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一台售價3000美元的IMB個人電腦,零部件可能隻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且,大部分經營電腦店的人不太懂電腦,並不能為顧客提供技術支持。而他當時已經買進了一模一樣的電腦零件,並把電腦升級後賣給認識的人。

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隻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夠跟那些店去競爭,因為沒有中間商,所以自己改裝的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上的優勢,即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1984年,一直和宿舍夥伴一起做著小生意,並且每個月有5萬美元進賬的他,再也無法忍受醫科教程的折磨,鬥膽向父母提出退學,開辦自己的公司,但是遭到了斥責。其實,望子成龍的心,每個父母都會有,這也無可厚非。為了打破僵局,他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如果那個夏天的銷售額不令人滿意的話,他就繼續讀他的醫學。通過家庭議會商討,通過了這一提案,因為父母認為他根本就無法取得這場爭鬥的勝利。

但他的表現沒有留任何機會給他的父母,因為僅在第一個月他就賣出了價值18萬美元的改裝PC電腦。從此,他再也不用回學校了。

他就是邁克爾·戴爾,這似乎又是一個“壞孩子”輟學的例子——18歲從大學一年級退學,38歲的邁克爾·戴爾已經有著170億美元的身家,擁有4萬名員工,公司銷售額也已經超過了400億美元。

感悟

一個人的年輕就是財富,當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有敢闖的精神,不要一切都是那麼按部就班,碌碌無為地過平庸的日子。一個人隻要具有了敢闖的精神,就會發現,原來在自己的身邊存在著那麼多的商機,原來成功的機會是那麼的多。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開始時,她遭遇婚變,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流落香港,孤苦無靠;而今,她已堂堂正正撫養兩個女兒成人,且成為叱吒商界的女強人。開始時,她不過是一輛木推車,在香港灣仔碼頭附近遊走街頭,出售自製水餃;而今,她不單在香港自設生產廠房,還在上海浦東買了地皮建廠。

她就是臧健和,一位地地道道的山東妹子。如今,她的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在香港已是家喻戶曉,她也因此被喻為“水餃皇後”,並被一家香港媒體評選為香港25名傑出女性之一。

“創業時一定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好產品,一個能夠贏得顧客口碑的產品,一個讓顧客在你的小店裏排隊的產品。有了這樣的‘拳頭’產品,你才有可能闖出更大的天空。”臧健和曾經這麼說。

20世紀的最後20年,可謂是香港的黃金時期,炒樓炒股,沸沸騰騰,就是想不發財都難。而這20年,也是臧健和從創業到成功的20年,可為什麼在到處都是商機的香港,臧健和卻一直緊抱著幾元錢一袋餃子的小生意不肯放手呢?

這正是臧健和的賺錢智慧之一——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這並非一種倔強的固執,而是她自己在經驗中的感悟。當房產股市風起雲湧,一夜暴富者層出不窮時,臧健和也不是沒想過在金融地產的財富之海中打撈一筆,滿載而歸。

那些年裏,她也買過股票,但並沒有賺到什麼。她買進的時候是80多港元,後來漲到100多港元,經紀人建議她拋,可她卻覺得還是等一下再說,結果這一等,反而跌得慘不忍睹。

炒房她也嚐試過,但似乎比炒股更不在行。臧健和第一次買樓是1983年,住了11年,30萬港元買進300萬港元賣出,算是賺了一筆。現在她買的這個房子比較豪華,花了1500萬港元,1994年底的時候買進,到1997年的時候它已經升到2500萬港元了,但她因為種種原因沒賣,因此錯過了好時機。

經過無數次嚐試,臧健和漸漸地明白了,既然她會包餃子,就要把包餃子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把它做好,並且自己也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好。別的呢,既然不是辦不好就是不明白,而且還會因分心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意,那就幹脆不做,專心專意地包餃子。“漸漸地我就明白了,既然會包餃子,我就要把它當成我的終身事業……好多人都勸過我做其他生意,我說我就會包餃子。”

包餃子的確是臧健和最擅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