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選擇向哪方麵發展的時候,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找出自己最擅長的事,然後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因為,隻有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才能夠最有把握獲得成功。
敢於嚐試新鮮事物
安·帕森仰臥在俄勒岡州立醫院的結核病房裏,傷心地望著天花板。自從生病以來她的心情就壞透了。安·帕森發覺自己過去40年來沒有做過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成人以後的時間都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做什麼事都隻覺得好玩,從未真心投入過。
安·帕森小時候第一次為洋娃娃縫連衣裙時,就希望自己長大以後能成為世界上有名的服裝設計師。多年來一直懷著這個夢想,但不知何時起這份熱情逐漸冷卻了,對絢爛職業的夢也隨之消逝,甘心安身於目前這個教剪裁的工作。過去充滿生命力和夢想的人生,變得乏味至極,連健康也在走下坡路。再沒有比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更讓人感到孤獨和空虛的了。
安·帕森悄悄地祈禱:“我感到害怕,如果我能從這裏健康地出去,我以生命保證,一定會做有價值的事。萬能的主請給我力量,為我指點迷津。無論如何請賜給我新的機會。”
在祈禱後的寂靜中,安·帕森感受到無法言喻的安慰。她把一切都交了出去,覺得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心情放鬆之後睡得非常好。
不久安·帕森覺得自己變年輕了,對未來事業的期待使她充滿了喜悅的心情。隻要想起自己的祈禱,信心就油然而生,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
一天,在裁縫教室上課時,安·帕森強烈地意識到以前的夢想在內心深處沸騰了。有一天,一位優秀的學生用大紙箱寄來廠商生產的零碎針織布。當時針織布剛剛問世,幾乎還沒有哪家裁縫店知道針織布。熟悉針織布的人,雖然不至於說針織布沒有發展前途,但都認為不容易縫製。安·帕森也聽朋友多次說過針織布會鬆弛脫線。盡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抗拒那個紙箱裏多彩多姿的針織布的魅力。那些布片仿佛在說:“試試我吧!”她拉出一塊較大的綠色零頭布,開始在縫紉機上試縫,一旦開始她就欲罷不能。每當有一個新發現她就感到異常興奮。最後她發現,把布料拉長以較大針腳縫製的效果最好。這件事傳開以後,在安·帕森不知道的情形下,學生們已專注於她開發的“拉長縫法”中了。就是這時候,一名住在小城市的婦女打電話來,邀請安·帕森前去為她和朋友們示範。安·帕森受到“去做吧”這個內心聲音的促使,就答應了下來。
抵達該地後,才知道有70名女性在等著她。由於這次演講,之後的一年中幾乎每星期都舉行演講,在全州旅行達800公裏。
成年後一度忘懷的工作和對人生的熱情使得安·帕森振奮了起來。有生以來她終於能做到自己該做的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
安·帕森取得了“拉長縫法”的名稱專有權,她開始培養指導“基礎縫紉八種技法”的講師,並頒發證書。六個月後創辦第一座“拉縫中心”,除了講課之外,還獨家販賣“拉縫針織布”、縫紉用具、模型紙等。
然後安·帕森用深入淺出的筆法撰寫了第一本針織布縫紉法的書。令人難以置信,這本書竟然售出了100萬本以上。由於這本書的成功,誕生了連續五年的電視節目《安的縫紉教室》。
後來安·帕森的丈夫赫布想到把“拉縫中心”推廣為連鎖係統。現在全美和加拿大共有239所中心,有數百萬名女性在學習“拉縫”技術。
感悟
麵對那些新鮮的事物,很多人都不敢輕易地嚐試。但是,很多時候,就是在那些新鮮的事物裏麵蘊藏著成功。所以,一個不敢勇於嚐新的人總不能夠體會到的成功的快樂,因為成功總是青睞那些敢於嚐試的人。
一個人的年輕就是財富
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產生了興趣。
在他12歲那年,他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托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獲,也就是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在嚐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後,他在以後的創業嚐試中,把這一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從16歲開始就從事賣報紙的業餘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為《休斯敦郵報》爭取客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他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
接著,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然後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他當年就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啟發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但是賣報紙的收益所產生的直接效果則是使他擁有了蘋果電腦,並迅速將興趣轉移向電腦背後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