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科學選擇的智慧(2)(3 / 3)

魏徵在一旁答道:“臣所以進諫,是因為覺得事理不對。如果陛下不聽取臣的話,而臣立即順從陛下的話,隻怕就照陛下的意見辦了。”

太宗道:“你可以當時答應一下,等別的時候再來提意見,這難道也不行嗎?”

魏徵說:“從前舜告訴群臣,叫他們不要當麵服從,敢於表達不同的意見。如果臣當麵答應了,等到別的時候又來提意見,這就是背後有意見。這可不是稷、契對待堯、舜的態度。”

太宗聽了大笑起來,說:“別人說魏徵舉動粗率傲慢,朕隻覺得他非常可愛。”

魏徵立即拜謝道:“陛下啟發臣要暢所欲言,所以臣才敢這樣。要不然,臣怎麼敢屢次冒犯陛下的尊嚴呢!”

正因為如此,魏徵死後,唐太宗痛心失去了“人鏡”。

堅持真理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

他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讓每位同學都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事實很殘酷:

當你決定放棄自己的堅持,而去選擇與他人相同目標或是結果,真理便已離你遠去。

有個泥人過河的寓言故事:

某一天,上帝宣旨說,如果哪個泥人能夠走過他指定的河流,他就會賜給這個泥人一顆永不消失的金子般的心。

這道旨意下達之後,長時間內沒有泥人敢於冒這個險。過了很多年,終於有一個小泥人站了出來,說他想過河。

“泥人怎麼能過河呢?你不要白日做夢了。”

“你知道肉體一點兒一點兒失去的那種感覺嗎?”“你將會成為魚蝦的美食,連一根頭發都不會留下……”盡管很多人都勸阻他,然而,這個小泥人決意要過河。他不想一輩子隻做這樣一個小泥人。他想擁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必須先過地獄——就是他將要去經曆的河流。

小泥人來到河邊,猶豫了片刻,便把他的雙腳踏進了水中。

頓時,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籠罩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腳在飛快地溶化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遠離自己的身體。

“快回去吧,不然你會被毀滅的!”河水咆哮著說。

小泥人沒有回答,隻是默默地往前挪動。一步,又一步……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選擇,使他連後悔的資格都不具備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個殘缺的泥人;在水中遲疑,隻能夠加快自己的毀滅。而上帝給他的承諾,似乎比死亡還要遙遠。

小泥人以一種讓人無法想像的方式向前挪動著,一厘米,一厘米,又一厘米……魚蝦貪婪地啄著他的身體,鬆軟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間都搖搖欲墜。有無數次,他都差一點葬身於波浪之中。小泥人真想躺下來休息一下啊!可他知道,一旦躺下他就會永遠安眠,連痛苦的機會都會失去。他隻能忍受,奇妙的是,每當他覺得自己將要死去的時候,總有什麼東西能夠使他堅持到下一刻。

不知道過了多久——簡直就到了讓他絕望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居然上岸了。他如釋重負,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的衣衫玷汙了天堂的潔淨。他低下頭,開始打量自己,卻吃驚地發現,他已經什麼都沒有了——除了一顆金燦燦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長在他的心上。

看似毀滅,實則新生。一切隻源於:堅持。

選擇總是痛苦的

有一位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兒,孤苦伶仃,一無所有,流浪街頭,受盡磨難。最後終於創下了一份不菲的家業,而他自己也已經到了人生暮年,該考慮辭世後的安排了。

他膝下有兩子,風華正茂,一樣的聰明,一樣的踏實能幹。幾乎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認為應該把財產一分為二,平分給兩個兒子。但是,在最後一刻,他改變了主意。

他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從枕頭底下拿出一把鑰匙,抬起頭,緩慢而清楚地說道:“我一生所賺得的財富,都鎖在這把鑰匙能打開的箱子裏。可是現在,我隻能把這把鑰匙給你們兄弟二人中的一人。”

兄弟倆驚訝地看著父親,幾乎異口同聲地問道:“為什麼?這太殘忍了!”